南宁市政协副主席、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世平27日介绍,南宁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做好“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三篇文章,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
12月27日,南宁市政府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南宁市工业发展情况。
陈世平在会上介绍,南宁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和自治区、南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今年1-11月,南宁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3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3.81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投资838.43亿元,同比增长3.3%;技术改造投资677.17亿元,同比增长16.5%。
陈世平介绍,今年,南宁市工业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后,二季度企稳回升,下半年持续发力,产值增速逐月提高。南宁工业投资保持增长,1-11月工业投资增长3.3%,比全区增速高1.8个百分点,完成总量在全区排名第一。南宁重点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渐成新动能,完成产值588.82亿元,增长11.4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2个百分点。1-11月,南宁产值超亿元企业达601家,完成全市95.13%的产值,同比增长12.9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2.02个百分点。
目前,富士康、南南铝股份公司、源正新能源汽车、中车轨道装备一期、皇氏乳业、华润怡宝、海王药业、研祥、八菱、燎旺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广西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上海明匠智能制造等签约落户。富士康南宁公司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超300亿元企业。
“南宁制造业开始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升级。”陈世平介绍,源正新能源汽车下线全铝车身新能源客车370台,部分车辆交付南宁市公交系统使用,实现“南宁公交南宁造”;中车轨道装备完成8列地铁车辆制造,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
陈世平称,为了贯彻落实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重大举措,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南宁市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南府发〔2016〕10号),提出了26条创新措施,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项目用地及建设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减轻税费负担等多方面入手,为企业减负。南宁市还充分发挥“两台一会”中小企业贷款平台融资放大效应,扎实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 扩大融资服务总量和覆盖面,确保企业稳定运行。
此外,南宁市加快园区建设。1-11月,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上产值占全市的85.24%,产业进一步向园区集聚。利用市财政7亿元滚动资金进行工业用地储备,3亿元滚动资金引导园区推进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工业园区引进工业项目96个,合同投资总额约200亿元。明匠智能制造、哈工大智能机器人、广西石墨烯研究院落户高新区;兰州科天进驻东盟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