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都欢迎各类人才“对号入座”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8-19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论你是哪一类人才,是偏才还是专才,宁波都欢迎你“对号入座”。

  不拘一格,一视同仁。无论是境内或境外人才、中国籍或外国籍人才、创新人才或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或基础性人才、实业人才或创投人才……宁波有一箩筐打包的各类“政策”,满足各类人才各具特色的实际需求。

  新引进的拔尖及以上人才,可获得50-300万元安家补助;新引进的高级人才,在15万元安家补助基础上,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时,还可获得15万元的购房补贴;毕业10年内的创客人才和基础人才,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时,可获得房价总额2%、最高不超过8万元的购房补贴……

  和其他地方着眼于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不同,我市除了有对“顶尖人才”的吸引政策外,还有针对基础人才、创客人才的各类政策,用更“接地气”的政策、更宽容敞开的胸怀,吸引各类人才加盟,来增强我市的人才储备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那么,什么是“创客人才”和“基础人才”?人才发展新政25条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创客人才指的是海内外高校在读或毕业10年内在甬开展创意转化等创业实践活动,并带动创业创新的人才;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毕业生则被纳入基础人才范畴。

  人才新政实施后近一年来,申请购房补贴的人才按学历看,本科和专科毕业生成为主力军,分别占到申请人数的52%和39.4%。

  可以说,毕业十年内创客人才和基础人才,成为此次政策惠及面最广的受益者。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底,全市已有近4000名基础人才、创客人才领取购房补贴,总额达8400多万元———而这些“购房补贴”,已经在这些人才的银行账户中“落袋为安”。

  同时,为了进一步让创客人才和普通人才“安居”,我市还同步提供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相应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间3个月即可办理贷款、贷款额度上浮20%、购买首套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等优惠政策。

  “破冰”才能激励

  “工匠型”人才有了更多话语权

  以技术、贡献、实绩“论英雄”,让企业、行业、社会“评人才”。

  在人才新政之中,我市出台了首个人才分类目录,打破原先行业分类的模式,按照人才现状和实绩贡献,将人才分为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特优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以及高级人才、创客人才、基础人才、民间优才等8个层次。

  同时,在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方面,我市积极探索构建市场、用人主体、专业组织联动的多元评价模式,出台全国首个职业技能培训地方性法规———《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推动实施技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和“港城工匠”培育计划,深化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推进企业职称自主评价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自主、行业协会参与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目前,已在32家企业开展工程师自主评审、授权2个行业协会自主开展中级职称评审,在3200余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唯有专,才能强,才能做大。在制造业发达的鄞州,今年上半年,率先出台《鄞州区企业实用人才评价暂行办法》,将政策的阳光送进了以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死角。那些学历不高、论文不多、职称不高,但能力强、实绩多、贡献大的一线能人,有望因此被冠以“鄞州金匠”“鄞州银匠”而成为该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享受一系列优厚的人才待遇。

  鄞州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在基层调研中,许多企业负责人提到了这样一个困惑:一些工作在一线、实际能力强、贡献较大的人员,由于学历、职称不高,常常被挡在了“人才”的门槛外。如何给予这批在一线深耕细作的“能人”该有的“名分”,鼓励他们弘扬“工匠精神”、扎根专业领域?当地经多次研讨,专门制定出台全新的评价办法,补齐了目前人才评价体系中缺失的一大短板。

  “可以说,我们基层翘首盼望已久。”对于这项政策,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章莉萍满是感慨,她说,在他们公司内部就有一位资深研发人员,带领团队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但由于他本人是大专毕业,受限于这“不大说得出口的学历”,一直游离于原先的人才评价体系之外。为这样的技术人员“正名”,也可以鼓励许多起点并不高且不擅长写论文、评职称的人员精益求精、提升技能。

  根据该办法,鄞州试点“企业工匠”自主评选,突破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的传统评价办法,建立起看创新成果、看获得专利、看业内影响力、看缴纳个税等为核心的“四看”评价体系,由行业协会、技术专家为主开展评选,给予入选的“鄞州金匠”每月1000元补贴、“鄞州银匠”每月500元补贴,连续补贴3年,并给予申请公租房、子女入学等优惠。同时,他们还将被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享受定期的免费健康体检、安居保障、流动人口积分加分、子女入学统筹安排等一系列服务。

  “在鄞州的经济发展中,这些工匠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按照鄞州人社部门的初步估算,该办法采用企业推荐、行业参与、政府指导的原则,参评对象涵盖当地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员。在鄞州数万家企业中,有上万名人才符合上述申报条件。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