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电 制造业,国之重器。如果说德国工业4.0是德国巩固未来国家竞争力优势的战略选择,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8月18日,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这对宁波、浙江乃至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和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
为何选择宁波
今年以来,为配合工信部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专家先后赴宁波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苏南五市,进行现场考察和调研咨询。
“宁波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前景十分广阔。宁波制造业产业基础扎实,战略定位清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取得了好成绩,涌现出很多闪光点,尤其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田红旗告诉记者,这就是宁波拿下首个试点示范城市的原因。
2015年,宁波实现工业总产值1670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3757亿元,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浙江首位,制造业成为支撑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宁波制造更是加快向智造转身。
“这次我们并非要把《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任务和关键领域在一个城市全部落地,而是鼓励和引导试点城市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制造业、区域协同创新等体系,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错位发展。”辛国斌说,“选择宁波作为首个试点示范城市,是真正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为此次试点示范的要求,避免一哄而上,实现精准发力。”
释放哪些利好
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将使宁波得到更大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工信部相关政策、专项资金等优先支持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及部属高校的专家也将为试点示范城市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
除此之外,国家、省、市三方还将合力共建试点示范城市,促进宁波在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全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示范和引领。田红旗表示,宁波还要积极发挥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注重积累形成在全国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带动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