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家企事业单位“招兵买马”, 近5000个岗位虚席以待,7000多名应往届毕业生寻找展翅平台,现场签约493人, 1480多人达成意向,其中博士、硕士所占比例大幅提高。
为加快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助推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万亿工业强市”建设,12月11日,由襄阳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以“智汇襄阳”为主题的大型招聘会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西门体育馆与毕业生如期见面。襄阳市副市长陈清泉、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等领导莅临招聘会现场并发表了讲话。
上午8时,招聘会还未开始,华中科技大学西体育馆门口就聚集了众多前来应聘的毕业生。面对新一轮的毕业浪潮,应届生们是如何计划与选择,招聘单位如何留人,襄阳市政府用什么样的人才优惠政策吸纳人才,记者进行了采访。
襄阳,潜力与实力留驻人才
“能在家门口找一份专业对口、体制健全的单位,是我对自己的毕业发展规划!”明年6月份即将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小巢一直想在家乡襄阳找份稳定工作,在网上获知了此次招聘会之后,一大早就赶到了招聘会现场。
小巢告诉记者:“因为襄阳作为我们湖北省‘一主两副’的新型工业城市,而我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能在家乡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从稳定性和发展上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在被问到要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一些建议的时候,小巢认为,“学好理论知识是其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想好自己将来要在哪里发展,找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找。”
同是襄阳人的法学系应届毕业生小肖表示,“现在襄阳整个城市发展很快,交通也很发达,在家乡工作让我更有归属感。”
老家在河南南阳、当场被湖北文理学院聘用的武汉大学博士生樊迎哲认为,襄阳正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有潜力,企业众多,有利于求职者施展才华。他希望个人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襄阳云计算产业园的建设正好能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
襄阳,政策与待遇吸纳人才
武汉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拥有一大批知名院校,这些院校培养的学生正是我市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
中航精机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座椅调节装置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这次,该企业带来了电控设计员、产品设计员等80多个岗位,到上午10时已接收了50份求职简历。
中航精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静表示,此次引进的人才以硕士为主,面试通过立即上岗。在中航精机,实习期工资和转正后的工资一个样,其中本科生3700元/月—3850元/月,硕士研究生4463元/月—4825元/月。工作期间,公司不间断给予技术培训,新招的毕业生一般两年后就能晋升为企业“二级技术专家”。
当记者走进湖北文理学院的展位时,桌上已摞满了近50份简历。为吸引博士樊迎哲到文理学院工作,该院给出了诱人的待遇,记者从院人事处副处长李恒威口中了解到,为留住人才,院里给出了樊迎哲安家费接近20万元,同时接收樊迎哲的妻子来院工作,给予固定编制。
文理学院愿意拿出优厚条件引进樊迎哲,是襄阳市花大力气引进人才的缩影。
“数”读襄阳招聘政策
对襄阳市区企业、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硕士,政府分别发放住房补贴,博士每人每年3.6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2.4万元,连续发放3年。2013年以来全市企事业单位已引进1300多名硕士(或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已为534人发放住房补贴1850.4万元。
对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隆中人才创新团队”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提供30万—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资助等,目前我市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高层次人才,包括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可根据不同标准免租金或低租金拎包入住“隆中人才公寓”,目前已入住204人。另有2200多套“隆中人才公寓”明年将投入使用。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5年以内、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生,首次到襄阳市企业工作的,政府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和200元住房补贴,连续发放3年。
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外地高校毕业生“愿意来,留得住”。记者从襄阳市人社局获悉,2012年以来襄阳市已多次组织襄阳企业到武汉举办招聘会,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难题的同时,还宣传了襄阳。类似“智汇襄阳”这种在异地举办的招聘会已成为襄阳市引进人才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