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发展电力事业,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私人开发电站,以电力发展促经济发展,简化审批手续,制定“新电新价”,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开发小水电的热情。
数据显示,1988年,该县建成小水电站34座,装机81台,总装机容量1.84万千瓦,年发电量5600万度,位于郴州市第二位。2008年该县小水电站增加到99座,装机达7.5万千瓦,年发电量最多时达16000万度。农村用户电价由1998年前的最高3元/度下降至如今的0.6元/度。按照用电量每年8.5%的速度递增,该县每年为农民减轻电费负担2000多万元。
尤为一提的是,地处湘南地区的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电力公司,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电源结构趋于合理,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电网越发坚强。由于供电稳定,该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公司董事长邓寿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宜章县电力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密不可分,在县电力发展过程中,三大机遇伴随着电力事业大发展大飞跃。
一是1991年宜章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电气化建设县,二是1998年国家实施农网“两改一同价”政策,三是2000年宜章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郴州市电力公司、汝城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临武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永兴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地方电力企业及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湖南郴电国际(600969,股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郴电国际成功发行7000万股A股股票,于2004年4月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地方电力上市公司、郴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上市,给宜章电力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本实力。
提到宜章县黄岑三级电站的改造与升级,邓董介绍,30多年前,一群被誉为“铁姑娘连”的女汉子拿着铁钎、铁锤、扁担和簸箕,与男人们一道挑出了一个1.48立方米的水库和修建了2座水电站,演绎了一个经久的传奇神话。
“30多年后,宜章县电力公司的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继承了前辈们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再次将黄岑三级电站改造成了现代一流标准化电站。”邓寿华董事长说,如今的电站,整洁干净花园式厂房,工作人员整齐统一的服装,整齐划一的现代化设备,一尘不染的地板和地板上标准清晰的巡视线路。从创造一个个神话到一次次壮举,“安全、高效、创新、和谐、美丽”的标准化水电站为当地经济建设不断展示着动人的魅力。
近年来,宜章县电力公司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6.752亿元,先后新建或改造35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新建或改造10千伏线路535千米,35KV线路57千米,110KV线路188千米;新增或改造供电台区1032个,容量87460千伏安;低压线路927千米,改造到户16.75万户,远抄台区改造3369个。
其中,黄岑三级电站经改造后,单机出力从3000KW最高可提升到3500KW。通过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黄岑三级电站成为湖南省第一个通过评审的国家一级标准化达标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