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对“三农”生态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但外行很难了解,武隆电商飞速发展,离不开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
重庆市武隆县委书记何平表示,农业产业是乡村旅游的魂,是农村电商的魂。离开了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撑,乡村旅游就很空洞,农村电商就没有东西可卖。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为武隆农业撑起了“脊梁骨”,让武隆农村电商发展有了魂。
示范基地建设
为电商提供可靠农产品
“武隆馆”是由重庆亿拓生态农业公司在武隆打造的首个电商网络营运平台,去年8月、9月,分别开通了京东商城“中国特产·武隆馆”和苏宁易购“中国特产·武隆馆”。目前,该平台已上线乡村馆26个,入驻商家28家,整合品牌51个,上线销售单品1403个。截至10月30日,实现线上交易额1.6亿元,交易订单100万余单。其中,农特产品线上交易额9150万余元,交易订单64万余单。
“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给了我们发展的底气。”亿拓负责人表示,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质量是根本,“互不见面的买卖,只有每一次产品都让顾客满意,才能靠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村的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过去农产品难以市场化,规模小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参差不齐。”该负责人说,示范基地通过集约规模经营,改变了农产品生产管理的粗放状态,为电商销售奠定了基础。
这话不假。在武隆馆京东网首页,武隆大闸蟹正在热卖。这些大闸蟹正是来自武隆凤来乡六角水库。该县农委依托水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为武隆馆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深山泉水大闸蟹产品。
同样,凤来乡打造的鳅田稻立体种养基地中种出来的鳅田稻已经卖出了数十万斤,网友好评超过3000多个。
“成规模的示范基地,管理比较规范,让人觉得放心。”一位北京的网友曾到过武隆旅游,回去后,他专门光顾武隆馆寻找当时买过的农特产品,他说,“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产品的种植过程,真不错。”
电商开拓渠道
农业产业趁势发展
依托电商平台,广大农村、农业乃至于农户都“近距离”地被推到了城市这个大市场。“如果说有生态禀赋的地区可以不依赖电商就能在家门口赚钱,那么对于更多游客到不了的地区,电商无疑开拓了一个大市场。”武隆县县长卢红说。
凤来乡高寿村因村民长寿而得名,由于地势偏远,发展极其落后,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年迈的老人留守当地。当地大学生潘旭飞返乡创业,建立了电商服务网点。“原来土鸡蛋都不知道卖哪里去,只有自己吃了。”79岁的王良成说,“现在小潘上门收土鸡蛋,每个月鸡蛋就能卖到200多元。”电商彻底改变了高寿村,当地农家自产的土鸡蛋、苕粉、纯菜油、洋芋、红苕等“土货”都通过网络卖到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