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顺德人谭海良投资建设的北方最大家具卖场——河北金钥匙家居中心即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拨旺季,距离1000多公里,万和合肥基地、美的芜湖工厂里,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赶工年底的生产高峰。
而在千里之外,这些企业的总部,佛山顺德,每天都货如轮转,并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顺德成就了制造业,制造业也成就了今天的顺德。作为世界工厂的重要车间,正是制造业成就了顺德之于广东、之于全国的“江湖地位”,也推动顺德长期在中国县域经济中领跑。
然而,随着本土要素瓶颈的日益突出、产业竞争的加剧,出于生产要素的配置、产销一体的现实、成本效率优化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顺德制造型企业跳出本土的弹丸之地,放眼全省、布局中国,开辟更广阔的新产业天地。
那么,产能的外迁对顺德本土制造又带来哪些影响?顺德制造又将如何保持制造业重镇的地位?在不少走出去的顺德企业代表看来,抓住工业设计、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未来顺德制造将由大变强,在中国制造业版图继续引领前行。
要素瓶颈倒逼产能转移成大势
今年,北方“煤改电”政策让顺德空气能企业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但广东华天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毅对企业产能的外迁依旧“耿耿于怀”。
3年前,因本地发展空间受限,以华天成为代表的20多家顺德空气能企业整体外迁,目前华天成已在河源龙川、肇庆建立起另外两个生产基地。“我们一直想在顺德大良要10亩地建总部,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产能往外转移也增大了公司的管理成本。”郭建毅说。
事实上,近年来家电、家具、机械等顺德优势产业,选择“走出去”也缘于遭遇类似的困境。“做实业离不开土地、人、厂房、资本等几个关键要素,最重要的土地没有了,继续寻求发展就一定要走出去。”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欣说,科达洁能位于顺德陈村的总部,发展空间已经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