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暂回暖 各界激辩:中国会不会加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13

  近期,中国经济数据开始转好,最新11月CPI同比2.3%,PPI同比3.3%;同时人民币仍因外部冲击而持续被动贬值,美联储更是大概率将在12月15日兑现加息。一时间,学界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加息的讨论空前热烈。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明年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又是否能够承受加息之重?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方观点后发现,当前主流观点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息一次是可以考虑的,因为经济数据近几个月开始回暖,且加息或许有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派则认为,今年的复苏仍主要依靠政策托底、房地产和基建拉动,明年经济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因此需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且比起加息,维稳人民币还有其他更合时宜的手段。

  “加息”讨论缘起

  当前对于中国加息的讨论主要源于两周前央行参事盛松成的一段演讲。不过,当时盛松成对于加息并没有做过多评论,其演讲的核心在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同时他也认为,“贬值预期是造成目前人民币汇率走低、出现超调的主要原因。为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已成当务之急”。

  当时盛松成对于经济有一段较为乐观的评价。他表示:“中国PPI已经50几个月负增长了,但是9月由负转正,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都是6.1%,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我们今年最困难的是7月,11月的指标出来之后,各项指标又比10月份略微好一点。”

  “大家再看内需,就是制造业PMI已经升到两年的最高点,非商务活动指数是54.7%......再来看货币金融指标,这也是比较平稳的……”盛松成同时提及,美联储要加息,这对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压力,“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实际上中国利率也在上升,尽管从去年10月以后没有再加息,但是我们实际的货币市场利率最近几个月是向上走的,甚至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如果一定时候,如果条件适合,我们也可以考虑加息。”

  可见,盛松成所说的只是一种假设,并未提及具体加息的时点,并认为中国加息还是有前提的,即要看经济复苏的势头是否可持续,当前时机似乎尚未成熟。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