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创新创业生态区产业转型引领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08

  一周前,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擘画佛山未来蓝图。作为中心城区,禅城下一个五年该怎么走? 随着《禅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出台,禅城未来五年的方向与路径愈发清晰。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禅城要先试先行,坚持改革开放,把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区和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放在重要位置。十三五期间,禅城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新跨越,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0%。

  创新

  创业

  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区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禅城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成为佛山乃至广东创新创业生态区。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规划也十分详细。首先,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按照“一园区一主题一集群”的原则,加快推进佛山创意产业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欧洲工业园C 区、绿岛湖都市产业区等创新载体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向园区集聚,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其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机制,实施科技企业“育鹰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再次,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鼓励设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信托等创新型金融机构,深入推进我区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建设,创建“产金科”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多元化创客空间。最后,实施“万千英才”战略。依托佛山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和禅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和人才培养计划,创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现代

  服务

  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两翼齐飞

  规划提出,禅城要厚植服务业优势,围绕主题经济、数字经济、商贸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聚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专业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巩固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地位。扩大“一带一轴(季华商务带、佛山中轴线(岭南大道))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快集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禅西大道现代产业发展轴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

  规划还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商业模式,鼓励传统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向“专业市场+**+物流”新模式转型,培育一批十亿元级龙头销售企业,扶持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模式优、品牌响、信誉好的龙头专业市场。

  同时,为让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两翼齐飞”,禅城区将大力提升祖庙、东方广场商圈的品质和辐射力,积极培育环“文华公园”商圈和绿岛湖-智慧新城商圈,着力发展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服务业,重点培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产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都市生活享受。

  城市

  建设

  打造城产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围绕城市升值,规划提出,要按照“宜业宜居”理念,强化城市功能配套,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智慧禅城”工程,把禅城建设成为城产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聚焦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北联”以加快城北片区改造为着力点,加快城北路网建设,“南接”以澜改片区为着力点,整治东平河北岸沿线景观,“东提”以推进魁奇东路、奇槎片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与广州南站对接,打开禅城东大门,“西进”以加快禅西新城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紫龙大桥(南庄三桥)、禅西大道(樵乐路至一环段)、季华西路西延线等交通主干道的前期研究工作,完善西部地区城市基础配套。

  继续发力城市配套,禅城区将构建以季华路、魁奇路为两横发展轴,以岭南大道、佛山大道、禅西大道为三纵发展轴的“两横三纵”禅城路网骨架,同时协同全市开展智能公交平台、专用道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精准公交到站服务,打造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力争禅城建成区不少于15平方公里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关注城市环境,禅城将注重碧水蓝天、干净整洁、节能环保的城市内涵,推动滨水地区水系绿化林带建设,通过功能重塑优化岸线用地功能,打造由汾江河、东平水道和吉利涌两岸构成的环城滨水画廊。持续推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构建市政公园、社区公园等相互补充的公园体系,打造“绿城飞花”城市景观,将禅城打造成花园式的中心城区。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