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热议去杠杆和高房价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07

  2016年横亘在中国经济面前最不能忽视的两个问题是:高杠杆率和高房价。

  在12月5日举行的“2016中国经济论坛--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重阳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热议中国经济问题。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今年房价上涨主要由货币拉动,加上一线城市土地供给严重不足,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最终房价提升。一旦政府层面为控制房价采取更加严厉的限制政策,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可暂时得到控制,但这并没有真正从改革的角度解决房地产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效果并不理想,杠杆率可能还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致认为未来金融风险很有可能会继续加大,甚至极有可能超过房地产等其它领域的风险。

  短期抑制需求难解房地产问题

  从今年10月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厦门、苏州、郑州、成都、无锡、合肥、济南、武汉、珠海、东莞、佛山、福州、昆山、南昌等21个城市集中出台楼市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房地产调控。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房价涨幅回落,但热点城市的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松动。

  李迅雷和王涵都指出,今年稳增长跟政府的刺激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基建投资是政府加杠杆,房地产投资是居民加杠杆,这两个杠杆一加,投资还能够保持平衡,但明年不太可能出现托底。”

  “之前出台限购政策后,上海的房价还是一直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现象。事实上,上海的人口流动已经放缓,但是货币的流量还是很大。”李迅雷指出。

  在利率不上升的情况下,李迅雷认为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暂时可控,但全球的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这将是2017年遇到最大的挑战。

  王涵则指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主要的问题是,一线城市土地供应不足,而库存很低,上海市规划到204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以内,几乎不增长,而人口不增长意味着土地的供给指标不增加。反过来,则意味着政策层面上对房地产控制可能会更加地严厉。

  他们都承认,房价对中国经济有正增长贡献,但同时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是一把“双刃剑”。当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经济的不平衡。

  祝宝良则指出,真正的房地产去库存需要在土地制度、投融资制度、房地产的税制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没有涉及,就没有解决中国的房地产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只是短期把这个需求压下来,并没有从供给端解决问题。”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