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等主办的第七届“海归职通车”留学人员职业发展公益论坛暨海归人才招聘会昨天举行。苹果、强生、博世、迪士尼、花旗银行等近40家企业现场招聘,吸引300多名海归求职者参加。在这个留学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海归的价值在哪里?他们在求职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东广微话题,首先来听东广记者赵颖文的报道:
留学海外,回国就业,最大的落差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多位海归求职者,他们表示,国内盛行的加班文化让他们不太适应。
在美国留学、创业的严先生因为家庭原因回到国内重新求职,他坦言,自己首先要学会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因为在国外,一般你下班之后就下班了,除非做到管理职位,那也会有人轮替的,一般会有两个管理的人轮替。那国内可能需要适应这方面。]
一转身,记者看到华为公司上海研究所人力资源经理李溪正在接受媒体采访。这家企业素来以“加班文化”著称,他会怎样回应海归们的困惑呢?
[刚跨入职场,你必须去证明你自己,这些都是需要你的时间来证明,这是公司的一个奋斗文化。]
也许对于刚进入中国职场的海归来说,快节奏的工作会让他们不适应。但通过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不正是很多人年轻人放弃海外安逸生活、回国工作的原因吗?
另外,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北欧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周中泽介绍,虽然海归回国求职会面临信息缺乏、人脉匮乏、文化差异等劣势,但独自留学的经历带给他们的最大财富在于思想的独立,这正是当下创新创业人才最重要的特质:
[因为现代企业、互联网企业,大家对组织结构已经颠覆掉了,新的用人单位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扁平化,自由化,每个元素、每个人都要很有能力、很独立,才能扁平化。这个时代的海归,他有独立性,他有丰富的知识,他有很开放的思想,其实他是跟现代人才的发展相吻合的。]
与国外相比,我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期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很容易让海归们出现“国外不适应国内不习惯”的情况。海归在回国求职过程中,可以多听听专家给出的求职意见,同时也要针对国内的工作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