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前三季度青岛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青岛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9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
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青岛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张德祥表示,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就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而且稳定格局愈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这从三次产业增速、消费需求增长、发展质量、居民收入等多方面呈现出来。
“以第三产业的增速来看,统计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前三季度增长幅度分别是7.9%、9.6%、8.6%,从数据来看运行非常平稳。从需求层面来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0.2%,基本上延续了从去年以来的总体平稳态势。”张德祥分析说,“从发展质量来看,前三季度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5.3亿元,平均增速是8.3%,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幅来看,企业所得税增长率是19.2%,个人所得税增长15.7%,发展质量越来越好。另外,从居民收入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3元,增长7.7%,和GDP增速的7.5%基本吻合,所以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的格局更加巩固。”
“进的态势愈加明显。大的环境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连续4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从6.2%调到6.8%,青岛经济发展也顺应这个趋势,这也和青岛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非常契合。”张德祥说,“我们对全市首选了9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景气调查,三季度的景气指数达到了154.7%,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51.7%,这两个指数同时达到了150—180之间的‘较强景气’区间,我特别观察了一下,对大型企业来说,这两个指数分别是164.9%和161%。”
制造业增势较强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运行的助推器。
统计数据显示,伴随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入推进,今年1—9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和11.7%,增速分别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4.5和4.3个百分点。在装备制造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32.3%、26.6%和12.5%。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快速增长,智能手机产量增长47.5%,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8.1%,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5.1%,新能源汽车同比增加3.9万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下,新经济主体大量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日益壮大。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经济”法人单位数达到12.9万个,占全部法人比重为43.1%。其中,“四上”(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经济法人数占“四上”法人总量的比重为43.8%。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14.5亿元,同比增长13%;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6.7亿元,同比增长14.2%。
经济增长韧性增强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基本面较好,积极因素较多,经济增长韧性增强。”张德祥总结说。
对于如何理解“经济增长韧性增强”这句话,张德祥表示:“这是对将来发展的看好。从数据看,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这个和上半年相比有点回落,但是从新开工的亿元投资项目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新开工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了566亿元,比去年增长110%多,远高于整体增长幅度。这里面还有结构性调整,工业投入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在工业里面是195个,完成的投资额增幅42.9%,高技术产业投资是45个,完成的投资额增幅达到83.8%,这个增幅非常明显。”
“另外从投资的领域来看,对基础设施投资达到946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对民生领域投资完成640亿元,增幅35.8%。还有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245.2亿元,同比增长34%。与此同时,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67.6亿元,增长16.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8.7个百分点;营业利润134.9亿元,增长24%。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30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大类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张德祥分析说,“投资投向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好地体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我们感觉青岛经济将来好的态势、进的态势更加明显,是非常好的支撑。”
在张德祥看来,随着全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突出发展实体经济,全市经济必将沿着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改善的轨道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