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核心。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近日审议了《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下称“《草案》”)。《草案》为培养、激励科技人才,完善了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和兼职制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双向流动。
广州市司法局局长廖荣辉在作关于《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亟待制定新的条例。近年来,国家、省和市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也需要通过立法固化提升。《草案》制度设计将着力于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改善科技投融资环境。
鼓励科技人才双向流动
在完善培养和激励科技人才机制上,《草案》提出完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和兼职制度,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离岗创业;离岗期间保留人事关系、任职资格,连续计算工龄,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按规定参加社保等方面的权利。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到企业兼职兼薪。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引进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员兼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科技人员兼职期间,应当就兼职期限、保密内容、知识产权 保护、收益分配、后续成果归属等与单位进行约定。
在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草案》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性资金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风险补偿、科技保险、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多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草案》还提出多项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建立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引入资金,支持成果转化示范机构和中间性试验,加强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改革科技成果权属和收益分配机制,激励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完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实现成果产业化。
为推进湾区科技协调创新,《草案》规定,支持港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牵头或者独立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建立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财政科研资金可以直接拨付至港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其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