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关注:顶级管理者是如何做“好”决策的?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2-06-07

  管理者的工作繁多,决策仅是其中一项。通常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因为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做太多决策,他们所做的往往都是重大决策。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什么时候应当根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决策。他们了解什么决策是最骗人的决策,即正反两面折中的决策。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他们清楚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执行。如果一项决策不能加以执行,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决策,至多算的上一种良好的愿望。因此,虽然说有效的决策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执行却一定要接近工作层面,尽可能地力求简单。

  1.明辨问题性质

  通常来讲,智慧的决策者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先假设问题为“经常性质”。先假设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想要找出问题所在,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的问题,所以说,一位高效的决策者,首先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去寻求解决方法。他会进行自省:“如果这个临时办法被长期执行下去,我会愿意吗?”也会问自己:“这一解释能说明某些事件吗?能说明所有同类事件吗?”

  2.确定边界条件

  在工作中,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才足以达成目的。即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是最低应达到成为程度?应当满足什么条件?在这里边界条件说的月精细和越清楚,则说明所做决策越有效,越能有效解决问题。

  一般探索边界条件的方法,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低需要是什么”。但边界条件往往很难找出来,而且每个人看到的边界条件往往也不尽相同。一项决策如果不符合边界条件,必定是无效和不适当的决策。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一项不符合边界条件的决策,有时比一项符合“错误边界条件”的决策更加误事。在众多决策中要识别出哪项决策最危险。如果将成功需寄望于奇迹,则问题不是奇迹出现的机会太小,千万不能依赖奇迹。

  3.正确性比被人接受更重要

  作为管理者,应当去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非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人往往倾向于选择采用折中的办法。知名企业家说:”你可以采用这种的方法,不过你应当先阐述什么是“正确”的,然后才能在“正确的折中”。针对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考虑他人如何接受,怕人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

  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远不会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

  4.化决策为行动

  从决策的最初阶段,就应当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只会是纸上谈兵,一项决策如果没有详细的细节执行步骤,以及指派到某个人的工作与职责,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项意愿而已。

  (1)若要将决策化为实际行动,第一步就必须明确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谁应该明确这项决策?应当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当如何执行,才能使执行的人真正了解?尤其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

  (2)决策的制定还需和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特别是为执行某一决策员工必须改变其行为习惯和态度时,这时执行更是最重要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执行者的责任必须明确指定,还需真正确有能力,而且绩效的衡量及标准和有关激励制度,也都需要配合改变。否则,执行人员就会困于情绪冲突之中。

  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对于决策而言,最后一个要素应当是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人做决策难免会犯错误,即便是在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便是最有效的决策,也总有被淘汰的一天。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