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如何发力挺起坚强脊梁?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

  刚刚胜利闭幕的省十次党代会,赋予老工业基地洛阳“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使命。

  “不论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装备制造业都是‘先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代表形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和推动器。”省委常委、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放大优势、壮大产业、培育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助力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是洛阳义不容辞的担当。

  定位精准,重大决策满怀期望

  提及洛阳,工业重镇和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一道,成为不少人的第一印象。

  以耳熟能详的国家“一五”7个重点项目在洛阳布局为标志,洛阳现代工业以装备制造为肇始——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滚珠轴承厂、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河南柴油机厂……一批“共和国长子企业”在洛阳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今日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中有重要影响力的洛阳现代装备制造企业。

  为给这些企业配套,国家又相继投资组建了以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等部级科研院所,使洛阳形成了从科研到生产配套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发展成为重要工业基地。

  “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新定位既符合洛阳实际情况,又赋予了洛阳新的发展目标与创新力量。”中航工业光电所所长李明锁说,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有着先发的历史优势和比较优势,拥有深厚的创新力量、人才资源与科研优势。

  “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提出洛阳‘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可谓定位精准,期望甚高,这也是河南打造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经济强省战略的重要一环。”中船重工725所所长马玉璞说,这个定位是省委在统筹考虑洛阳装备制造业的深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以及洛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先天优势等因素而作出的正确决策。

  “洛阳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不仅是洛阳发展的重大机遇,也为在洛的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认为,一拖将以此为契机加快从区域性企业向全球性企业转变、从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转变,打造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优势明显,精准发力补“短板”

  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第一台大型提升机、第一台压路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众多第一,都诞生在洛阳。

  不仅如此,洛阳还研发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油压机、世界领先的矿用自磨机、填补国内空白的褐煤提质成套装备、国内一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轴承、国内唯一的特种管道内外自动焊接机器人等一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

  伴随中国经济60多年风雨历程,装备制造业已成长为洛阳支柱产业,形成了大型成套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五大装备制造业,拥有一拖集团、中信重工、LYC轴承、轴研科技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0亿元,同比增长14.9%。

  但专家们也认为,省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既是洛阳努力的方向,也反映出目前发展的水平还不够高,在全国的竞争力还不够强。

  如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终端消费品少;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区域配套能力不强,在全市范围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制造体系,研发设计、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

  李亚指出,洛阳装备制造业要提升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建成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必须坚持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集群式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