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立足产业需求补齐职教短板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0

  又到一年毕业生签约季,看着又一波师弟师妹成为公司的新人,何海贤又庆幸又欣慰。

  何海贤是惠州市东风本田零部件有限公司转向节系系长。2002年4月,他从位于博罗县城的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由于在校表现优秀,经学校推荐,他得到了心仪的工作,此后一直就职于该公司,从设备操作员做到如今的中层管理人员。十多年后,看着师弟师妹们先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培训,再稳步走向工作岗位,他倍感欣慰。

  “那时候,我的同学中其实有不少人想留在惠州发展,但是难以找到对口工作。相比他们,我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何海贤说。

  惠州市东风本田零部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课课长蓝福卫的话印证了何海贤的幸运。蓝福卫说:“过去企业很难在本地招到专业对口的人,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我们经常需要去佛山、肇庆等地的职校招人。后来,本地职校慢慢多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主动调整专业对接我们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在我们公司每年新招的员工中,有60%多来自本地职校。”

  回顾惠州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除了省技工学校和省技师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纷纷紧贴惠州经济结构特色,为惠州电子、汽车制造等产业培养了大量急缺的生产制造人才。

  南方日报记者 黄珊

  1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时俱进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运营理念也不断更新换代。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始终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我们几年前便尝试与TCL集团共同组建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惠州市技师学院副校长吴新欢说介绍,近年来,随着TCL电子商务业务迅猛发展,电商专才缺口愈发明显,亟待补充大量专业素质人才,因此技师学院与TCL集团联合打造的电子商务专才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学院新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为TCL电商提供一条新的人才储备管道,并通过学院专业授课+TCL电子商务中心实习+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训的“三训”模式,达到合格企业人才的输出,最终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

  无独有偶。惠州工程技术学校新增专业中有不少与惠州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相关专业方向,如城市公共设施运行与维护、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以及该校首创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主要培养面向各铁路局、城市地铁及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具备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能力、行车计划与组织能力、运行调整与行车调度能力、客运组织与服务能力、运输事故与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的轨道交通运输生产、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解决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难题,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机遇。”惠州市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副主任梁绍斌说,学校紧贴惠州经济结构特色,适应变化调整专业,开设专业群,电子、汽车、商贸物流、酒店旅游管理等应用型专业成为重点建设专业,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 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走进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商孵化中心,与走进一家科技园并没有多大区别。

  据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系主任黎夏克介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由企业派出工作人员到学校,投入资金并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公司”,“真刀真枪”参与到企业的市场项目中,学生由上课改为“上班”,报到改为“打卡”,在市场的打拼中学习到实用的技能,实现教学管理企业化和市场化。

  惠州市城市职业学院则通过诸如好益康国际酒店班、澳达树熊营销管理班等企业冠名班的合作模式,将企业的个性需求提前介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采用订单式培养,企业招后即可上岗。

  作为省市共建重点民心工程,惠州市技师学院从2009年开始引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而经过多年实践,这一办学模式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如今已在技师学院开花结果。每到毕业季,惠州本地乃至珠三角周边地区的企业纷纷慕名而来争抢高技能人才。

  通过推行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新举措,惠州市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有效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大大促进了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多所高职院校有意落户惠州

  2010年以前,惠州仅有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所民办高职院校。近年来,惠州市先后建成了惠州市技师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公办职业教育院校。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惠州职业教育的总定位是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由职业技术教育大市向职业技术教育强市转变。

  在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惠州市高等教育迎来发展大好时机。一方面,将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引进国内外名牌大学来惠合作办学,并侧重引进世界前100名内的理工类大学,确保其专业特色能与惠州两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之一相符合。同时,大力建设高职院校,争取在年内成功申办惠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并计划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县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

  目前,惠州市正在编制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五年规划,推动当地高等教育发展,形成“2+10+N”(2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N所研究院)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搭建“高职—本科—硕士”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未来几年,惠州市职业教育将形成由惠州市技师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技术学校、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和若干中职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惠州市由职教大市向职教强市转变。

  据了解,还有多所国内的本科院校有意向落户惠州,目前相关合作事宜正在洽谈当中。今年2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已经与博罗县政府签订项目投资意向书,计划投资20亿元在当地建设学校。此外,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也签约落户博罗,选址罗浮山脚下的长宁镇,规划占地1000亩,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万名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校舍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其中,一期建设于2018年8月完成,9月份正式开学。

  链接

  职教兴业

  高等教育,一直是惠州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但在“十二五”期间,这块短板的补齐有目共睹。迈向“十三五”,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惠州提出构建“2(本科院校)+10(高职院校)+N(研究院或研究生院)”的高等教育体系,扩大高等教育总量,提升高等教育层次,为惠州创新驱动和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根据规划纲要,惠州将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引进国内外名牌大学来惠合作办学,并侧重引进世界前100名内的理工类大学,确保其专业特色能与惠州两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之一相符合。而打造10所高等职业学院方面,去年,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惠州;今年2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已经与博罗县政府签订项目投资意向书,计划投资20亿元在当地建设学校;年内,将争取把惠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升格为惠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承担着非常鲜明的社会功能——为产业培养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难想象,职业学院的蓬勃发展将带来产业的新崛起,这是惠州这座工业城市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