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施就业援疆的重要职能部门,近年来,淮安市人社局围绕推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主动对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人社局,按照援建需求,签署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制订项目规划实施精准帮扶。自实施帮扶以来,市人社部门已累计落实资金200余万元,协助七师开展创业培训200人,劳动人事干部培训30人,培养技能人才500余人,扶持就业创业800余人,就业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培养人才促进就业
从援疆工作开始,淮安市人社局即以“精准帮扶”为导向,强化七师技术人才的培养,组织市就业管理中心、职业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赴七师开展专题调研,进行上门服务,着力解决七师在就业创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存在的人才不足问题。调研组走进当地社保就业大厅、人社监察支队等部门及师直职业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所站,详细了解七师工交建商产业对就业创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决定每年为七师免费开展建筑类砌筑工、钢筋工、维修电工、家政服务员、汽车修理工等紧缺型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200人以上,积极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
“一般建筑工人年收入5万元左右,技术工人年收入超过8万元,因此,技能培训很受欢迎,这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收入,而且进一步夯实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七师北方建设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张永红说。
为打破地域限制,市人社局出资20余万元录制远程教学视频,聘请专家教授在线答疑;派遣职业技能考评专家赴当地实施技能鉴定,免费发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七师劳动者,最高按每人1200元标准予以培训补贴;对培训合格愿意来淮安就业的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优先推荐工作岗位。
针对当地企业与求职人员之间信息不畅的难题,市人社局与七师人社局合作建立求职人员信息库,充分借鉴淮安市构建“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的经验与做法,通过搭建互联网数据平台,实现企业与求职人员信息实时共享,使当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精准实施培训推动创业
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指导和帮助当地群众创业,2015年以来,淮安市人社局与七师人社局携手推进创业工程,由市人社部门全额承担培训、食宿等费用,每年组织100名七师企业主来淮开展创业体验之旅,开设“iyb(改善你的企业)+网络创业”培训课程,指导七师创业者通过网络注册开店,受到热烈欢迎。目前已培训学员175人,第八期创业培训班将于11月初开班。来自126团的陈银芝表示:“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新疆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应该把握住‘互联网+’的时代机遇,淮安之行让我们大开眼界。”首批学员回疆后立即组建了“到淮安去”微信群,“组团去淮安”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在创业政策上,市人社局对培训后愿意留在淮安创业的新疆学员给予淮安市民一样的待遇,即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并免除担保手续,优先推荐进入各类创业园区入驻孵化并免除场地租金,与淮安本土创业者同等享受入园各类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和资金补贴。2016年,淮安市人社部门为七师举办了首期“siyb创业师资培训班”,为当地培养创业教师人才队伍。
精准对接业务深化合作
为推进两地人社部门各项业务的共同提高,2015年9月,“七师劳动人事干部专题培训班”在淮安举行,来自9个团场的30名劳动人事干部不远千里来到淮安,开启业务对接之旅,两地人社工作者面对面交流,这也是市人社局就业援疆“以点带面”的点睛之笔。
10天时间里,市人社系统各条线业务骨干轮流上阵为七师劳动人事干部授课,并组织交流团一行实地参观电子商务创业基地,观摩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考察劳动争议“一体化”调处机制,体验基层人社平台建设,学习社会保险费“四方联网”征管监控主要做法,大家一起就就业、社保、监察、培训等与部门一线同志亲密互动,为两地深化合作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参加交流的七师人社工作者纷纷表示:“新疆远离沿海,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尤为明显的是思想观念缺乏创新,两地人社工作者心贴心的交流,对我们拓展视野、理清思路很多有帮助,对提高七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大有益处。”
精准援建帮扶获得好评
市人社部门的就业援疆得到了市领导和七师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日前,市委书记姚晓东在考察援疆工作时,对七师有关部门对我市援疆就业创业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感到非常高兴,勉励我市人社部门继续精心安排七师的创业培训,不仅让学员学到东西,更要让学员学到用得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