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国民共进、央地共赢”(江阴)峰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组委会和江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认为,国企与民企互利共进融合发展,一定能为中国经济开启更精彩的篇章。来自各部委的专家、江阴市的领导以及近百位企业家和企业代表,与会交流并见证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署。
“每次国企改革,对于民营企业都是千金难买的机遇,敢于先吃螃蟹的民营企业,往往都能乘势而起。”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于武在致辞中表示,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上,将推动民营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上,民营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国企、民企都是民族企业,目标、利益具有一致性,在所有制层面的深度融合和长短互补,能较好地释放改革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实现大国强企、基业常青的正路。对此,清华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学委员会主任吴倬也认为,央企作为最有实力的企业群体,江阴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地区,二者合作带来的能量可以想象,但是最持久、最可靠、最有后发力的合作,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框架。他说,“合作的主体也许各有利益诉求,只要基本价值观一致,就能行动一致、目标一致,就能取得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提出,“国民共进”是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混合所有制”实际是一场制度的创新,认清了这两个基本原理,应该说“国民共进”是一条康庄大道。他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虽然中国建材是个央企,但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占中国建材的30%和70%,换句话说,中国建材更多社会价值、社会功能,依靠社会资本来实现。这一点,从中国建材与江阴的多个合作案列中得到体现。由此说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阴市,理应成为国企改革的参与者、支持者和补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