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实施工业经济赶超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0-09

  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推进特色产业集中发展,推动区域性乡镇工业集中区向省级中小企业集聚示范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迈进,以块状经济推动发展、促进崛起。

  实施企业升级行动计划,大力增强重点企业支撑能力。培育上市企业,力争三年内培育上市企业3户,启动上市程序的后备企业5户以上;做强骨干企业,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力促井神公司向销售过60亿元跨越,共创公司向销售过30亿元跨越,双环、燃气发电、苏食向销售过20亿元跨越,施塔德、康乃馨、安佑、建华、海螺等企业向销售过10亿元跨越,形成以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为龙头、过亿元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加速发展列统企业,重点乡镇每年新增列统企业不少于4个,其他乡镇每年不少于2个。

  实施乡镇工业崛起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镇域工业全市争先。提升乡镇工业发展目标。至2019年,乡镇列统工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力争达到318亿元和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7.5%。大力实施乡镇工业集中区亩均开票销售、入库税金三年倍增工程,至2019年底,全区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开票销售、亩均入库税收分别达到230万元和8万元,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打造乡镇工业特色园区。以促进产业集聚和实现集约、节约发展为目标,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乡镇工业园区,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切实推动施河教学具、淮城针纺织、溪河朱桥苏嘴羽绒制品、钦工机械电子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实施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全力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力争在三年内创建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帮助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攻克企业技术难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今后三年,争取每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提高0.1个百分点,每年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优秀新产品15个以上。大力推进品牌创建,今后三年力争创建国家驰名商标2—3件、省著名商标8—10件,争创省名牌产品10个以上。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争创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8户以上、试点企业15户以上。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