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6中日韩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办。在论坛开幕式上潍坊市民政局局长吴海源进行了致辞。以下为致辞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有机会向领导和嘉宾介绍一下我们潍坊市养老服务业的有关情况。
潍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68.8万,占总市人口的18.8%,预计2020年底达到230万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约2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要求,是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潍坊将社会养老服务业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统筹规划、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扶持政策、保障制度和标准规范。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2012年5月份,在山东省比较早的出台了一个市政府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12年12月份,省政府在潍坊市召开了现场会。2014年7月,潍坊被民政部和发改委确定为全国的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主要的做法是五化一工程:
一、机构建设网络化,按照政府主导,其事业单位、社会主旨和个人兴办的原则,在市一级建成了接近两万平米床位500张的社会福利中心,作为全市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养护中心和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在县一级建成了16处社会福利中心,床位接近9000张。目前有半数的县市区实现了五保老人集中到一处供养。
二、扶持政策配套化,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十几个文件,持续加大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对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采取行政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建设补助和每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日渐照料中心,给予5到15万元建设补助和每年3万元的运营补助。给农村幸福院给予4万建设补助和每年2万元运营补助。
三、投资主题多元化,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境内外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举办运营和养老机构。形成了公办与民办互补,盈利性与非营利性共存,内资与外资公生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99家,在建的46家。包括候鸟旅游式、居家养老式等特色服务,吸引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内蒙等地老年人来潍坊安享晚年。
四、服务手段信息化,构建信息化为手段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以县市区为单位,审核各类资源构建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11处,建立了120处社区直流配送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费用代缴等多元化服务。引进42家涉老企业,形成了养老服务实体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态势。
五、运行模式多样化,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共建民营改革步伐,寿光市对社会福利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制,成立了养老产业集团。昌乐县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开竞标由潍坊华都老年服务中心管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