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今年以来,南安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激活市场主体,强化平台支撑,壮大人才队伍。
目前,该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6家、省科技型企业113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4家、泉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79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1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
服务企业主体
健全创新科技管理服务机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南安不断健全创新科技管理服务机制,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
组织实施科技项目80个,其中省级9个、泉州市级28个、南安本级43个。今年以来,南安积极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推进“数控一代”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数控技术、智能技术提升传统装备发展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有2个项目获得福建省2016年科技重大专项立项,13个项目获得泉州市“数控一代”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除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外,南安还在科技培训上精准发力,通过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工作培训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实施办法专题培训班”,详细解读有关政策文件和相关业务流程,联合南安市消防协会举办科技政策业务培训会,举办政策宣讲会,与泉州市科技培训中心合作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政策”专题培训班宣传科技惠企政策,提高企业政策解读和运用水平。同时,该市还认真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共有10人获评南安市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8人获推荐申报参加泉州市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评比。
因应市场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位于南安霞美镇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内的创新大厦,着重以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该基地已建立泉州市伯恩特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泉州汉侯电商研究院、福建三鲸消防技术研究院、福建固美金属研究院、泉州市世芯智能照明技术研究院、泉州市旗航数字通讯研究院、南安宝骑节能特殊材料研究所、泉州市太阳能研究所及南安市帝联电子商务研究院等9个新型科研机构(平台)。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安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南安企业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形成由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等多元投入、共同参与、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为南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南安还积极引导孵化器和创客空间建设,目前,南安电商园孵化器已有13家(个)创业团队入驻,正在改造建设的创客空间已达七家。
培育创新能力
推进知识产权工作质量并举
自2013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南安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据统计,去年,该市专利申请7617件,比增117.88%;专利授权5543件,比增137.59%。今年1月—6月,该市专利申请8270件,授权20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47件,授权115件,专利申请和授权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质量进一步提高。
“为持续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我们制定印发了《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泉州市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领导机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积极落实。”南安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以来,该市积极通过鼓励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运用能力,加强专利执法工作,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等方面来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南安创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推手。
据统计,2012年以来,南安发放市政府奖励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共计6507.54万元。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58家、省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