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前11个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27.53亿元,比增14.7%,其中完成技改投资850.37亿元,比增24.3%,完成年度目标的106.3%,总量与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市经信委主任黄国富介绍,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去年全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有为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稳增长促转型 打出政策组合拳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去年,全市继续贯彻省市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培育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培育65家省级龙头企业和296家市级产业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新增长点项目投产达产。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协作,通过全市企业“手拉手”,对接产能823亿元。
助推企业走出去,拓宽产品市场空间。去年,我市累计兑现2015年度支持企业省外中标,参与市域外、省域内招投标,抱团参展等扶持资金近120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泉州建材中国行”系列活动继续深化,开展了南安海丝“泛家居”首届家装节和合肥、漳州专场推介会等建材促销活动,自2015年活动启动至今,累计对接产能117.93亿元。
政策是东风,精准施策助力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去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十八条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十条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实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若干意见、新一轮企业技改专项行动计划、当年2月-5月和当年10月-2017年3月用电奖励、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降低企业成本等10多份稳增长、促转型政策措施,累计向上争取到国家、省级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近2.5亿元,兑现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扶持资金近2亿元。
推进技改 培育新增长点成效突出
当前,我市工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技术改造仍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为此,去年,泉州制定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并完善市、县两级技改项目库,共征集县级以上、总投资超5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1233项,总投资1553亿元。其中,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17项,总投资226亿元。
民企项目对接效果显著,围绕17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策划招商,组织开展“泉州制造2025”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济南)招商洽谈会等活动,促进晋华集成电路、安溪LED植物工厂等一批“大块头”民企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有效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去年新对接项目107项,总投资929.2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开工项目72项,开工率67.29%,完成年度投资额129.68亿元。
在新增长点培育上成效突出,去年共有72项、产值5000万元以上项目列入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截至去年11月已全部投产,累计新增产值16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