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把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和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控化、智能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为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典型。泉州市通过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2015年以来,全市共有7家企业等被列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全省20家),2家企业项目被列为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6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洛江区、晋江市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培育34个(条)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今年泉州市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取得突破,其中百宏公司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补助资金6000万元;海天、恒安公司项目被列入2016年国家智能制作试点示范项目。
泉州还抓好政策资金扶持和金融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筹集上亿元专项资金,叠加省上的扶持,在项目研发、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年度补助资金总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此外,在争取省上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机械装备事业部、特色支行等专营机构,通过降低担保条件、创新金融产品、应用买方信贷、按揭贷款等工具,对生产和购买高端设备的企业,予以融资保障,累计发放企业设备贷款超过400亿元。
同时,泉州市加快引进创新服务平台,采用“平台+项目+人才”方式,相继引进和建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哈工大工研院、华中智能研究院等平台开展技术宣讲、项目对接,邀请平台专家开展“数控一代”智能制造培训,推动平台与企业间的合作。目前已推出纺织、建材、工程机械等新品种上百个,在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装备、造纸印刷、电子信息等行业建设了一批“数控一代”生产示范线。
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泉州市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目前已有14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积极推动2016年福建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我市共126个项目列入省库,总投资116亿元,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
泉州市经信委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泉州将认真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智能制造平台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抓好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力争有更多的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