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激发转型新活力产业升级稳中有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14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

  今年以来,东营市积极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扭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核心动力不放松,在转型中“腾笼换凤”,在升级中提质增效。大企业转型意识明显增强,中小企业与各种平台服务重视培植创新优势,优惠政策频出,全市产业基本面发展稳中有进,转型有了充足的活力,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全力促进本市经济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在今年8月27日召开的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东营市1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9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且大部分企业的位次都比上年有了进位。而这其中,科达集团的位次上升最为明显,由2015年的378位上升至300位。

  科达集团的工作人员谈到集团发展的故事时说道,“时间再倒回十几年前,集团成立了科英公司,与日本企业合作,加工生产激光头、机芯等电子产品。一到下班的时候,上千名女职工涌进这周围的餐饮、服装店,蔚为壮观。”20世纪初,以路桥建设起家的科达集团敏锐把握住了对外贸易的机会,搭上了高科技的一班车,实现了一次重要的产业升级。如今的科达集团不但进军了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高科技领域等产业,还成功挂牌上市。从筑土垒方到“产业航母”,转型升级为这家公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实际上,东营市很多企业的成长与东营市同龄,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产业集群强大了,但也走到了重塑自我的风口。他救莫如自救,自救唯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要规模”向“要效益”转变,从“要数据”向“要利润”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怕慢一拍,关键要稳扎稳打。尽管数据上没有以前好看,但却实打实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了经济的韧性。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环保要求经营,不断改善生产环境、改造生产设备,发展绿色经济。炼化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转型成效明显。今年,在全市5家企业获得本年度原油进口允许量合计1538万吨的基础上,东营市加快推进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加工贸易政策试点工作,帮助企业争取成品油加工贸易资质和允许量,加快完善东营港码头基础配套设施,协调理顺海关加工贸易业务流程,推动企业布局海外市场。7月9日,天弘化学首船9058吨成品油成功实现出口,预计东营市全年实现成品油出口10万吨、货值3亿元;实现原油进口1000万吨左右、货值约200亿元。

  以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据东营胜利经济开发区的东营海森密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主任高赛介绍,“今年的订单一直都比较充足,一家使用聚丙烯循环器压缩机的企业点名要我们的密封产品。”由于公司的密封产品突破了非接触式密封难点,产品密封性与使用寿命均远超接触式密封产品。海森密封的创始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密封技术研究所所长郝木明潜心钻研,在国内外首次成功研发出了适用于丁二烯螺杆压缩机的油膜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后又陆续成功解决了多家炼化企业的关键设备配套进口密封难题。在这里,规模不重要,创新最重要。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