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援疆帮助喀什“持续造血”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0-17

  金秋的喀什,核桃和红枣正迎来丰收,万寿菊开得正艳,胡杨林一片金色。今年是第九批援疆工作的开局之年,助力上海对口的喀什四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上海援疆力量突出而紧迫的任务。产业援疆,不仅仅是为本地造一个工厂,上海援疆干部们明白,要把理念融入产业援疆,提高本地自我发展能力,即“持续造血”的能力。

  可喜的是,在一批批上海援疆干部的努力下,安居富民房有序推进,村民们不仅住上了大房子,还搞起了“庭院经济”,不出家门就能致富; 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走上产业工人道路,自主就业的意识正在加强; 本地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带动周边村民迅速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带头人、致富小能手、青年创业者等等。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来喀什考察,与前次来才相隔几个月,没想到变化就这么大。”一位企业家感慨。上海产业援疆,正按照规划大步前行,为本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精准扶贫”从小小庭院着手

  不出家门就能致富。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一批批贫困户住上了宽敞的大房子。刚搬家的时候还有村民不解,“这个家里的大门怎么做那么大?”援疆干部告诉他们,“以后家庭富裕了,买了小车,就方便开进来,把车停在院子里呀。”

  这不,泽普县依玛乡库木艾日克村的阿布都艾尼一家住进安居富民房,通过庭院经济的创收顺利脱贫,还买了一辆车。在上海对口支援的莎车、叶城、泽普、巴楚四县,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实现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上海援疆力量帮助四县贫困村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庭院经济建设试点,积极整合其他资金,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小果园、小藤架、小菜园、小禽舍、小棚圈等“五小工程”建设,扶持贫困家庭发展种养殖业,助推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莎车县塔尕尔其乡14村的目标,是到今年底实现整村脱贫。笔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除了帮助增收的小菜园、小果园等之外,每家还有各自特有的小产业。村民艾散・吾舒尔的生活得到大转变,去年他搬进了崭新的安居富民房,在上海援疆资金的帮扶下,今年5月起还在家里搞起了面条加工小产业,销往邻近村庄和县城。起初,面条作坊每天收入只有七八十元,如今每天已经有了两三百元,不仅养活一家五口人,还雇佣了3个村民一起帮忙,相当于一个“迷你卫星作坊”,每月利润可达五六千元,在本地是很不错的收入。艾散・吾舒尔说,上海援疆力量还在帮他完善各类证件,“希望接下来能完善加工设备,再扩大些规模,可以带动更多人一起就业。”

  今年巴楚县利用援疆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提供10000元庭院经济发展补助。琼库尔恰克乡16村塔吉古丽很感慨:“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上海援疆!”今年70岁的她原先住在破旧的老屋里,“路难走,水也没有。”塔吉古丽说,现在啥都不缺了,“学校也离得近,娃娃们上学也方便。”在各方的指导帮助下,小院子里种了两个大棚的西红柿和豇豆,产量提高之后,除了自己吃,还能拿去卖。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省下好几千块钱。

  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四县不少贫困村的村民们生活大为改善。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塔勒克村的麦泥沙连连说“亚克西”,他家原先是典型的贫困户。这两年,村里老果园在上海援疆力量支持下进行了改造,土地被分配给村民,发展大棚高效种植。麦泥沙家有6个大棚,今年以来,单西红柿丰收时,每个棚就有平均8000元收入。大棚每年可以给家里带来两三万的纯收入,加上养鸽子等副业的收入,全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提升。

  让年轻人有更多自信笑容

  庭院经济搞好了,也要鼓励富余劳动力的村民走出去就业。除了就近就业,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对依玛乡库木艾日克9村的全村贫困劳动力进行摸底,开展缝纫技能、钢筋工、砌筑工等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帮扶单位推荐工作、具备转移条件的向疆内外转移、向辖区企业和施工工地推介、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不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工作,有的还在地区外就业、接受培训。

  就业改善最大的,是原本大多只在家务农的本地姑娘们。

  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16村的艺美服装卫星工厂里,22岁的吐尼沙古丽正在做缝纫工作,她两岁的儿子在一旁玩耍。见笔者的镜头,她抱起儿子笑得更灿烂了。“能在家门口上班,还能带娃娃。”吐尼沙古丽说。以前,她只能帮公公婆婆干些农活,没有就业也就没有收入,在家里缺乏信心,走出去的社会交流也不够丰富。本地驻村工作队队长艾克拜尔告诉笔者,手头不活络,连小孩子想去大巴扎买点东西都不方便。

  去年12月,上海援疆巴楚分指将这家服装企业引进落地并助其开展培训,目前已在巴楚开设4家卫星工厂,解决就业700余人,转移就业农民人均月收入超过1800元。在琼库尔恰克乡16村,60余名女村民经过培训后,从事缝纫制服等工作。

  “她们在家人面前腰杆都挺直了。”艾克拜尔说。当她们知道,自己缝制的有些衣服穿在大企业员工身上,甚至还有部分出口,“感到脸上更有光了”。

  这样的自信也写在莎车县丝路霓裳服饰工厂的女孩们脸上。18岁的布合力其木刚从职校毕业,在工厂15天的培训中,通过新疆知名设计师的指导,她尝试独立设计并完成了一件民族特色的服饰,穿在农民模特身上,一起走上了工厂的T台。那场秀对本地女孩来说,是从未有过的炫目。布合力其木不满足于当缝纫工,她告诉笔者:“我以后要当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上海援疆莎车分指还将帮助这类企业进一步落地,为的就是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发展喜欢的事业,有更多自信的笑容。

  因地制宜扶持产业重现生机

  再过几天,巴楚县的“留香瓜”就要上市了。上海援疆干部“慧眼识瓜”,把沙漠边缘“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库克拜热甜瓜通过“订单农业”方式实现电商精准扶贫,一手打造成了销量爆棚的网红瓜。

  今年,巴楚县沙漠边建造的100亩连栋大棚“天猫沙漠蜜洲农场”投入使用,新疆首批通过现代农业种植的留香瓜将于10月中旬上市。为配合留香瓜标准化种植的田间管理,本地组建的“巴楚留香瓜技术服务队”已惠及50多名附近贫困瓜农。热孜瓦古丽原先在家务农,没有稳定收入,加入科技服务队后每个月能赚3000多元,还能通过努力学到更多技术。在未来三年里,“沙漠蜜洲农场”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投身到现代种植业中来。

  有了网红瓜的产业经验,上海援疆力量努力将更多产业“引进来”,沙漠附近不仅有甜瓜,也有优质的鱼。43岁的养殖工库尔班江抱着一条七八公斤重的鲟鱼,笑开了花,这是近5年来,上海援疆大力支持巴楚渔业发展的成果之一。

  南疆气候干旱少雨,民众饮食结构简单,绝大多数鲜活水产品依靠内地运入,价格高,名优水产品对于本地群众堪称奢侈品。专家们发现,巴楚县无污染水资源和南疆充分的光热资源,非常适合鲟鱼生长。2011年初,由上海援疆指挥部牵头,巴楚分指接洽上海企业家一行来县里考察,并于当年投资兴建厂房试养鲟鱼成功。这些年,上海援疆力量的持续介入,使得生产模式和技术落后、效益低下、设施破旧的巴楚渔业重现生机。如今,一座135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循环水渔业设施车间已顺利运转,年单批次总养殖量可达20000公斤。巴楚县红海鲟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喀什地区集培育、放流、销售为一体的鲟鱼养殖示范场。

  来这里前,库尔班江只在家养过一些附加值很低的普通鱼类。现在,他养殖的鲟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了稳定的工作,他自豪地报出自己的收入“3750元,亚克西!”

  不仅要“引进来”,更要挖掘本地的优势产业,帮助他们“走出去”。叶城县江格勒斯乡与恰其库木管理区交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不仅绿树成荫,还有成片的红枣、苹果、枸杞等7000多亩经济作物,一面黄沙,一面翠绿。再过一阵子,这里的2000多亩红枣即将迎来丰收。

  “以前这里一刮风,眼睛都睁不开。”深耕南疆30余年的农场主朱文光说。2003年起,朱文光带领团队将高压线拉进了这里,几年间陆续修出了45公里路,2011年成立公司后,逐步在沙漠建起一片绿洲。这片处在沙漠边缘的生态农场每年能有1000多万元的净利润,雇佣本地农民两三百人,平均月工资能拿到2500元,带动不少家庭脱贫。

  上海援疆干部来到叶城,发现了这位开荒者和这片绿洲。在今年4月的农村电子商务调研中,朱文光的公司被列为上海援疆重点支持企业。目前,上海援疆干部们已帮助该公司与10多家线上线下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公司当年将对外销售优质红枣、枸杞、核桃1万多吨。上海援疆力量还将整合供销社、公交、邮政、旅游等各方资源,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着力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立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提高网货配送效率,降低配送费用,加快村级宽带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此外,上海产业援疆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将给予戈壁农场的维吾尔族农民们每人每月400元到600元的补贴,进一步帮助本地农民脱贫致富。

  沙漠开荒者牵手上海援疆力量后,这里的农产品将真正打开销路,这片沙漠里的绿洲也将焕发更多生机。

  助推景区升级带动就业

  推动南疆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上海援疆干部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喀什四县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吸引更多游客,能增强旅游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泽普县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里,白杨树与胡杨树紧挨着“依偎”在一起,本地人称之为“民族团结树”。在一批批上海援疆干部的努力下,如今的金湖杨景区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树林边,笔者偶遇了从上海闵行区来的戴传华,62岁的他和3位朋友从上海出发自驾一个多月,在这里找到了超乎想象的南疆美景。他们正准备继续驱车去叶城,体验沙漠公路风情。戴传华告诉笔者,这一路已经被无数本地同胞感动了。“有时候停车想问路,只要往他们家门口望一望,马上就有人热情招手示意我们进去坐坐。尽管语言不是很通,却能够感受到热情扑面而来。”

  正在努力创5A的巴楚县红海景区,硬件和软件正在加快升级。在上海援疆力量的帮助下,红海景区已实现直接就业216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还有40多个民间艺人在景区内展示非遗文化、表演等。66岁的景区土陶坊手艺人买买提・阿吉说,家里三代都做陶艺,但基本没办法创收,来了景区后有了稳定收入。“景区免费提供材料,我们只要出手艺,还能拿3000多元工资。”说着,他还向笔者展示了新买的手表。此外,景区还带动了周边600多户农民间接就业,他们种植蔬菜粮食、养殖牲畜及农副产品供给景区。

  今年,“四季上海―喀什号”旅游专列和包机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上海援疆干部表示,接下来还将探索摄影比赛、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丰富形式,让更多人认识南疆,走进喀什。

  离开喀什前,笔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一起在喀什噶尔古城的开城仪式上学了三句维吾尔语,“阿达西”――朋友,“亚克西”――好棒,“热合买提”――谢谢!随后,维吾尔族特色的旋律响起,游客们走进广场中心,一起手拉手,扭腰舞起来,金色的阳光洒在笑脸上。

  相信在上海援疆干部们的努力下,产业援疆的篇章会更精彩,喀什的笑脸会越来越灿烂。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