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广州创新发展,正着力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赋能。
深耕科学发现,增强广州创新基因
春节前,在“天河二号”超算中心的助力下,我国学者发现5亿年前的地球物种演化秘密。
“天河二号”超算中心正是广州深耕科学发现,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缩影。2019年以来,广州系统性地布局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构筑金字塔形实验室体系、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2019年9月,南沙科学城正式动工建设,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启动建设,旨在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
围绕超算、海洋、可燃冰、生命等领域,广州着重布局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启动建设。
2019年,广州出台《广州市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方案》,每年投入8000万元,设立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广州市联合基金,共同支持粤港澳地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与此同时,广州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技术发明迈上新台阶。推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大学城周边的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落地。
积蓄产业发展动能,跑出“广州速度”
广州之所以成为上市企业的“富矿”,这与广州肥沃的产业沃土分不开。
广州以高层次人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IAB等战略新兴产业、优质民营企业为基础,将培育企业上市工作向前延伸至产业孵化、科技赋能,向后延伸至上市辅导的各个环节至上市后的发展,打造了企业上市培育“全过程跟踪服务”。
让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是2019年广州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
为此,广州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同时发布“科创十二条”,首次加大对投放国内市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但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大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来鼓励企业创新。
2019年以来,广州市中小民营企业活力增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7000亿元,占全市GDP近四成,同比增长7.1%。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经济形势,广州中小民营企业敢闯敢试,竞相释放发展活力。如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在德国设立分公司,与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同台竞争。禾信仪器公司在质谱行业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十,成为技术创新的“隐形冠军”。
创新动能驱动下,市场活力显现。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3年快速增长,实现年均增速88.5%、总增长5倍的“广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