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优秀科创人才培养计划体系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1-11-29

  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日前揭晓,上海再添11名两院院士。尽管他们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但履历上透露出一些“巧合”:11位新科院士中,9人曾是学科带头人,5人入选或提名“上海市科技精英”,3人获启明星计划支持。从资助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启明星计划,到支持50岁以下优秀科研骨干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抑或是表彰对学术、产业有突出贡献的“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越来越多登顶中国科技金字塔尖的人才成长,与上海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选拔项目一路相伴。在上海的两院院士中,有17人从“启明星”“学科带头人”一路走来,拾级而上。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相继布局了一系列面向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计划,目前已形成结构较为完整、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各类人才搭建起无缝衔接、拾级而上的人才“天梯”。随着创新沃土越植越厚,越来越多顶尖人才从中走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高品质人才生态正在形成。从“青科”到院士,他们的成长与人才计划相伴在今年上海11位新科院士中,有5人曾获上海市科技精英的称号或提名,分别是李劲松、朱合华、吴明红、范先群和贾伟平。如果把“聚光灯”扩展到16届(历时32年)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全过程,可以发现,从157名科技精英和200多名科技精英提名者中,已走出81名两院院士。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十分强调候选人学术理论水平的超前性。药物学家陈凯先、空间电源专家李国欣、计算机化学拓荒者郑崇直、精细化工专家钱旭红等,都是先获提名奖再被评上科技精英的。如果说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至多评选20人的科技精英评选是“优中选优”,那么由市科委于1995年设立的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则给了更多科研中坚向领军人才成长迈进的机会。它把目光投向在某一学科、专业技术领域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研究成果,或对相关学科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突出贡献者。迄今为止,该计划已经资助了1966位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中走出了57位院士。定位于“科研第一桶金”的启明星计划,30年来也从一点星光发展到群星闪耀:20人当选两院院士,209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7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成为上海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蓄水池”。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