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24

  “厦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面相对均衡,协同推进五大发展综合优势明显,完全有条件、更有责任通过不懈努力,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厦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如是说。

  这次党代会批准了《把握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明确厦门今后五年的战略核心就是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这是厦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挥经济特区服务全局作用的具体行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内在要求。”裴金佳说,厦门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期,也是构筑“五大发展”新优势、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机遇窗口期。一定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冲在前、干在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部署、抓协调、抓落实,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奋力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强动力

  仅1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570家规模以上企业,容纳了5.4万从业人员,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在厦门软件园二期,集聚了美图秀秀、美亚柏科、咪咕动漫、易联众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撑起了厦门软件互联企业发展的主要版图。

  软件园二期的发展无疑是厦门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厦门明确创新发展方向,着力构建“5+3+10”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抓龙头项目、打造园区载体、营造创新环境为主抓手,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创新驱动的支持下,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去年,软件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网络零售、文化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3%、17.8%、60%和20%。今年1月-10月,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0.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7∶42.1∶57.2,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产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创新成果显著,得益于厦门“肥沃”的创新土壤——过去五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措施》《厦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为厦门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去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的正式揭牌,更为厦门勇于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带来了新机遇。

  创新,仍将是厦门未来发展蓝图最醒目的关键词之一。今后,厦门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建设;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高端制造业高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开放发展持续提升国际范

  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内,台湾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葵花籽油项目工程建设已完成70%左右,生产设备陆续搬入,水电等设施也在进行最后的安装调整。据介绍,佳格落户厦门,得益于“负面清单”政策,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已有数百家企业享受这项改革成果。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厦门起步并不算早,但是,以自贸试验区为“试验田”,厦门的深化改革正结出丰硕果实。30项改革举措属全国首创,率先推进“多规合一”、商事登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创新不仅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也切实降低了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而宽松有序的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带来了产业的繁荣。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厦门的开放发展开拓了新的试验田,而“一带一路”战略则为厦门从这一节点向外延伸,提供了放射线,与国际市场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每周,都有班列从位于海沧的中欧(厦门)班列集货仓库出发,直达欧洲。中欧(厦门)班列于2015年8月正式开通运营,凭借速度快、运费低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

  “一带一路”战略为厦门的“引进来”“走出去”注入了活力,为此,厦门市不仅积极推动中欧(厦门)班列这样的平台建设,也通过推动发起设立政策性股权投资基金——“海丝基金”,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等方式,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谋大局、开新篇,从经济特区到“特区+自贸试验区”,今天的厦门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未来五年,厦门将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与沿线国家、地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再造台商投资区新优势,提升两岸融合发展的层次和实效;加快“一区三中心”建设,深化厦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产业对接合作;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使厦门成为台胞在大陆创业就业最活跃、居住生活最舒心的城市。

  协调发展增强城市承载力

  特区建设30多年来,厦门的城市化进程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岛内外的城市化进程却并不平衡,尤其是岛外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岛内。

  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三年来,厦门以跨岛发展战略为核心,拉开城市框架,推进产城融合,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态势,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拓展形成了“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在此过程中,地铁1-4号线、翔安机

  场、海沧新港区、“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系统、产业基地主路网建设快马加鞭。快速建成的铁路、公路、空中交通枢纽,就像是一根根庞大的血管,为厦门这个激情跳跃的“心脏”输送着源源不绝的动力。

  厦门还跳出本土,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扎实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并创新跨行政区共建生态产业区模式。

  如今,以空港中心构建的厦泉国际空港经济区,厦漳跨海大桥、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厦成高速建成通车,以及以东南航运中心构建的厦漳国际海运大港,凸显出这

  座美丽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协调”作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厦门在“协调”不断壮大的人流、物流中,有了更大的担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五年,厦门将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岛内外一体化水平。具体而言,岛内要围绕增强承载力、提高宜居度,切实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增强高端服务功能;岛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开发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完善集美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向岛外布局。同时,加快厦漳泉龙同城化进程,建设“1小时交通圈”,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不久前,环保部发布公告,决定授予40个市、县、区“国家生态市、县、区”称号,厦门名列其中。这是厦门荣誉簿上,再度增添一张亮丽的名片。

  据统计,厦门共有146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全市97.6%的村庄已是省级以上生态村;14个涉农的镇街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海沧、集美、同安、翔安4个涉农区获得国家生态区命名。这个结果可以说实至名归。

  成绩亮眼,离不开背后所做的工作。为了呵护山清、水绿、城美、天蓝的城市生态大环境,厦门数十年来艰苦卓绝、努力作为。绿色产业、绿色生活,这就是厦门绿色发展给出的方略和答案。

  厦门在加强产业引导、促进技术革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主动将环保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污水管网建设、规模化畜禽养

  殖污染治理、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集中供热、机场码头油改电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为发展腾出总量空间,为绿色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

  不只产业环保,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生产生活领域全覆盖。根据规划,厦门港将完成2个船舶岸电试点建设,开展船舶排放控制区研究,完成东渡港区、海沧港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设置工作;绿色空港完成场内“油改电”项目和T3航站楼桥载电源建设项目。最快在2018年1月,厦门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建立“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实现全程分类,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厦门将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推进

  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建好一批城市“绿肺”和生态湿地;持续改善水资源环境,推进九龙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完成岛外9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饮用水质量标准;加强公园、绿道、立体绿化建设,提升界边、山边、路边、水边景观,塑造花园式城乡社区空间环境,唤醒田园乡愁;加快灾后绿化美化恢复提升,再建一批社区公园和步行道。

  共享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针对老百姓的各种宜居需求,在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能力上,厦门切实发挥了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从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转为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社区医院就医,这是近几年厦门就医环境的一大变化——分级诊疗改革的推进,早已让群众的就医体验今非昔比。这些年,厦门在深化医改、建立分级诊疗,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已经在全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多年来,厦门全面实行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同时改进了岛外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对困难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儿童,在免除保育教育费的基础上,按每生每月200元予以“两点一膳”伙食补助,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孤儿、特殊教育学生实行免学杂费政策。

  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厦门逐步形成了包括廉租住房、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商品房,以及为公务人员提供的过渡性住房、为人才提供的人才住房、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阳光公寓、“金包银”工程等组成的全覆盖、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严格设置准入门槛、严格规范退出机制,实现保障性住房公平公正和有效流转。

  率先实现了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率先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全市统一……这些“率先”,勾勒出了居民不断上升的幸福指数。

  今后五年,厦门明确了一个“大目标”:厦门“人均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大力推进共享发展,把教育水平、生活水平、长寿水平的改善提升列入整个社会发展指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这体现对民生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展示了一座城市未来提升百姓获得感的努力和新思维。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