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发布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6-06

  5月30日上午,2019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行。

  《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品牌产品,已经连续出版逾十载。《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19)》聚焦上海文学、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电影产业、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权威发布上海文化发展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概括、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9)》聚焦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站在上海文化改革发展40年的历史节点上,充分梳理当前上海文化发展的资源优势及文化品牌发展现状,并对如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供前瞻性的思考及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新闻发布会上,执行主编郑崇选介绍说,该蓝皮书指出在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建议尽快谋划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的文化先行战略。因为实现一体化的重点和重心都在于人,率先从思想认识上,情感交流上,价值认同上搁置乃至弱化区域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一体化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区域文化认同的增强,将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思想动力。

  《上海公共文化发展报告(2019)》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增效”为主题,聚焦深化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制约隐私,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上海率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及时的智力支持。

  执行主编郑崇选介绍说,蓝皮书重点关注了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产品经营绩效的主要路径,即进一步拓展思路,在资产确定和不改善文化产品选择关系的前提下,由上海博物馆牵头,建立上海公共服务机构产品的经营合作联盟,形成跨条线、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实现上海事公共服务机构的共通共营。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以“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为主题,研究了上海文化产业在“文创50条”引导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最新进展和重要经验。

  根据执行主编花建的发言,蓝皮书指出发展目标是将上海产业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大体上覆盖了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八个重点领域,还展现了专家、学者、企业,共同研究的很多成果,也非常注重国际视野,对于国际开放意义的项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9)》的主题是“时代精神与文学发展”,邀请陈思和、丁帆、张炜、李云雷、张光芒等人共同探讨了“当下文学”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执行主编陈占彪提出,其主题为用现实精神为文学提升质量。他指出当下文学发展出现了泡沫化问题,文学生产数量非常巨大,但质量有待于提升。陈占彪认为,网络文学是一个突破口,其广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的写实;而传统文学的出路在于要重新建立跟现实的联系。蓝皮书还特别介绍了一些贴近现实的作品,例如关仁山的“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贾平凹的《带灯》,以及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

  《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9)》围绕“突显优势,全面提升上海电影产业品牌影响”这一主题,结合学界、业界研究力量,聚焦2018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和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年度中国电影产业热点、年度电影、上海电影产业的新发展等展开研究。

  会上,执行主编刘春指出,上海电影产业进行创新实践和向上升级,关键是要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保障票房收益以外,还需要全面提高非票房收入。第一,跨媒介的IP开发,探索现实主义题材的创意实践,把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融入跨媒介IP开发;第二,树立版权意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版权服务平台和创意流通平台;第三,电影产业的开发离不开金融服务。“就国际方面而言,我们可以提供国际性的电影金融服务,成为全球电影产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我们需要整合新服务领域,与学界、业界的优势资源,培养专门型人才。”刘春说。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以“新时代、新机遇”为主题,梳理了2018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认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都为上海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执行主编毕旭玲介绍说,“新时期”指的是2010年以后,因为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运动,所以蓝皮书在研究更多的非遗资源保护中的时候,特别关注到国家和城市政府的动向,尤其是“四大品牌”。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未来几年内非遗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提供了新机遇。

  该报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它不只是一个成熟的研究成果的公布,还有第一手研究成果的发布。它首次揭露了浙江省德清县防风山上一处史前岩画的真实面貌,横向比较了它与浙江仙居岩画的亲缘关系,指出它与长八文化源头之一防风氏神话的重要关系,以及它作为长三角地区早期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证据的价值与意义。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9)》则以“加强文化交流品牌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为主题,聚焦2019年以及未来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问题。

  执行主编饶先来表示,该蓝皮书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深入梳理了历史记忆对“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构建丝路城市文化交流网络和重塑彼此共同的新记忆新共识的作用。而在打造文化交流品牌的专项研究里面,主要针对欢乐春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写作十年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做了重点研究。

  该蓝皮书指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出一些积极的回应或阐明自己的立场:首先,要主动回应西方的立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其次,以“和”文化和正确的义利观,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范式、制度和价值观;再次,要关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新挑战;最后,要以“中国梦”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时获得更多的对话平台。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