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制造看中国制造的发展逻辑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19

  28个!这座城市为何拥有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从宁波制造看中国制造的发展逻辑

  缺乏超大规模的“航母”企业,也没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宁波,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似乎“辨识度”不高。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似乎并不起眼的东部城市,却拥有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中国制造不惧风雨的中坚力量。

  宁波制造的魅力,富有启迪。

  一批敢想敢做的“螺丝钉”企业

  一根丝,有时折射了一国制造的力度。

  在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证了现代工业的“精度”:直径只有发丝六分之一的切割丝,是手表、飞机发动机等精密设备的关键部件。

  公司总裁万林辉说,长期深耕切割丝领域,博德高科在一根金属丝上做出了10余项专利,占领国内切割丝高端市场70%的份额。

  像博德高科一样,在宁波,有很多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企业。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个领域,虽无耀眼光环或惊人规模,却用潜心经营成就了当仁不让的业界地位。

  隐形冠军,泛指在细分领域绝对领先却不为人熟知的企业,被视为制造体系的“螺丝钉”,是衡量一国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宁波有28家企业上榜。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冠军?成功背后有哪些密码?

  敢于瞄准核心技术,敢于对标世界巨头,敢于投入不断创新……敢想敢做,是这些企业最突出的共性。

  “很多人认为我在开玩笑。一个初创企业怎么敢动国际巨头的‘奶酪’?我们就是奔着攻克垄断去的!”宁波长阳科技公司董事长金亚东说。

  光学反射膜是平板显示最核心的材料,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眼睛”,曾长期被日本等国家垄断。

  9年前,刚刚成立的长阳科技就向这种材料发起“进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科技创新。今天,团队不仅掌握了技术,更成为全球反射膜领域的“单打冠军”,是京东方、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背后的“小巨人”。

  聚焦芯片核心材料、瞄准智能传感、发力“笔尖钢”……细细梳理便可发现,这28家企业毫无例外地选择向前沿技术、关键领域发起冲击。有的和国际巨头一较高下,有的甚至将目光瞄向“无人区”。这些企业中,有9家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平均有效专利200项。

  国际化步伐同样大胆。电脑横机制造商慈星股份收购行业巨头瑞士事坦格,均胜电子将日本高田收入囊中……“蛇吞象”的故事持续上演。

  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曾用“颠覆式创新”来描述后来者对先行者的超越,这种超越的根基源于胆识——敢于全力创新,敢于应对挑战,敢于逃离舒适区,敢于面对失败。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