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袭来,江苏省南京市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同时打赢,无论是企业复工达产还是社会秩序恢复,均走在前列。
特殊时期,尽管社会生活受到了阶段性冲击,但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不变,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始终朝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目标奋勇向前。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不停步
“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到各项防控措施更精细、人员管理更精准,确保企业疫情防控‘纵到底、横到边,无盲区、无死角’,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南京市市长韩立明说。
2月21日,2020年南京市第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云端”拉开帷幕。短短半个小时,67个项目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完成签约,在复杂严峻的防疫形势下,南京招商引资迎来千亿元开门红。
签约项目全部符合南京市“4+4+1”主导产业定位,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额占比为50.2%和47.7%,继续向着2020年全市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5000亿元以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稳步前进。
“在当前紧要关头,这种不见面签约的形式非常实用。南京对疫情的防控,对招商形式的创新,体现了南京投资环境的软实力。”艾伦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居根忠表示。
截至目前,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6%,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复工复业达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多股力量正在加速恢复。
“困难挡不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之势,疫情挡不住我们合作前行的铿锵步伐,只要我们携手同心、真诚合作,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的‘双赢’,也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
决胜小康,做好民生“加减乘除”
面对疫情,如何保障民生,促进人民生活回归常态,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聚力建设幸福都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
做好灵活就业的“加法”。疫情当前,南京人社部门改进招聘形式,指导督促各园区组织多批次、小批量户外招聘,也采取了送岗到点、进企业直聘、视频选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南京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过去5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9.6万人,累计培育自主创业者15.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88.4万人。
做好民生短板的“减法”。在南京,打通居民医疗健康“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报销、保险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支付水平大幅提高,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智慧医疗成为南京特色品牌。疫情来袭,南京市医疗保障部门多举措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在群众角度,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医保经办服务不间断、业务受理不停顿、工作效率不降低。
做好产业富民的“乘法”。民生保障在疫情期间更注重兜住底线,稳住就业、稳住供应、保障好困难群体。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和康养等幸福产业提档升级,释放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百姓致富的乘数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