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勇当数字经济发展排头兵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9-17

  16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杭州专场,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戴建平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杭州全市GDP从1949年的2.55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135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45.8倍,年均增长10.4%,是全国第十个GDP超万亿元城市;人均GDP从1949年的89元提高到140180元,增长327.3倍,年均增长8.8%,按世界银行标准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杭州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为企业创造平等、开放、高效的营商环境,去年杭州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60%,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20万。

  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杭州市区面积从1949年的252平方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828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23.8%提高到2018年的77.4%。

  杭州突出“生态文明之都”建设,实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区、江河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和“三江两岸”生态带建设,持续抓好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成为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2017年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杭州还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编制了五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2002年起,启动了持续十年的西湖和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特别是今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成为了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的城市。

  杭州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杭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172元、3319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80倍、203.9倍;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的绝对贫困现象已全面消除;户籍人口期望寿命逐年增加到82.55岁,高出全国平均5.5岁。杭州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每年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杭州出现了小红帽志愿者、斑马线礼让行人以及“最美妈妈”等一系列“最美现象”,连续十二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戴建平介绍,为了建设“创新活力之城”,杭州一直坚定不移实施一号工程,勇当数字经济发展排头兵。

  早在2014年,杭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经过这些年努力,现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杭州创新发展新动能和经济增长新亮点。2014-2018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其中,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3356亿元,占GDP比重24.8%,主营业务收入1.08万亿元,规模总量占全省59%。

  聚焦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

  杭州积极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落地,鼓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研发;做强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国内58.2%、全球37.4%。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