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产业工人建最好的“家”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03-30

  拥有多维度、有温度、组合式的叠加激励,专享免费技能提升培训、高质量技能赛事等全周期的赋能成长,更有职工之家带来全城覆盖、线上线下的普惠性定制服务——近年来,成都广大职工被覆盖在这样的服务之下。

  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成都市不断落实组织覆盖、思想引领、强基固本、赋能成长、标杆选树、维权服务、尊崇礼遇、源头保障八大工程,产业工人总量、技能人才总量、高技能人才占比和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该市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200万人大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跃升到30%以上。

  尊崇礼遇“领军方队”

  “坚守‘疫’线,就要站好每一班岗!”成都地铁1号线红花堰车辆段检修员毕东云,去年凭借精湛的检修技艺和国家专利获评首批“成都工匠”。疫情发生以来,他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同时,背负35多公斤的消毒液进行车体消杀,每个轮班下来极度疲惫,但他从不抱怨。

  成都市劳模、四川科伦药业新都基地负责人刘文军,原本计划春节带家人出国旅游,得知医用资源紧缺后立即退掉机票,马不停蹄安排生产,向湖北输送莫西沙星、利巴韦林等药品60余万袋。“关键时刻,我们绝不退缩!”刘文军说。

  为了打造这样的“领军方队”,成都市总工会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为了基本掌握全市产业工人队伍总体规模、技能素质、权益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等情况,切实弄清基层工会自身建设及活力状况,他们历时3个月对20余万家企业、315余万名职工开展大调查,形成了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研究总报告和7个产业分报告。

  2018年,成都市总坚持源头保障和强基固本相共振,稳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连续出台《关于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的意见》《成都市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补贴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6个,明确用5年时间培育1万名“成都工匠”,建立工匠人才梯度培育机制,整合政治性安排、人才新政、荣誉激励、经济待遇、职业发展、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资源,坚持对高技能人才实施多维度、有温度、组合式的叠加激励,其中涉及大病医疗专家服务、疗休养、定制保险、国际性技能提升培训交流、国有景区免费开放、交通出行特惠等专享礼遇。

  “要做到标杆选树与尊崇礼遇的相融合推进。”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职业终身赋能成长

  通过打造众多交流互鉴平台,成都市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2019年,成都市在连续举办16年的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基础上,创新开展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成都职业技能邀请赛”,吸引了国内66个城市1042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参赛者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占58%。

  成都市总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广大职工搭建交流平台,也是为了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邀请赛是一场只有奋斗者、见证者而没有失败者的技能盛会。

  在“以赛为媒、以赛促学”的背后,是成都市坚持针对产业工人的职业终身赋能成长。去年出台《成都市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以来,该市开展了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

  为了督促企业承担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责任,成都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院校自主开展培训,鼓励个人参加技能培训。比如,企业开展技能培训且职工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按每人3000~6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00万,高质量人才占比达30%以上,这是我们的目标。”成都市总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强“技能成都”的品牌建设,加大了财政资金对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成都工匠”培育评选等改革事项的保障力度,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目前,已有33所职业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引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调整专业92个,组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个、专业职教集团13个。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