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引智”靠环境 关键在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6-27

  当前世界,在科技合作领域出现了令人担心的因素,科学应当有“边界”吗?合作是不是科学家必须做的事情,不合作可以吗?如果全球顶级科学家一人一句寄语南京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他们会说些什么?26日上午,在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的“对话”环节,七位全球顶级大咖阐述了精彩观点。

  科学无国界,国家之间必须交流协作

  “合作是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不合作可能吗?”当对话主持人、央视“名嘴”白岩松将这一问题抛向在座“大咖”之后,得到了近乎一致的答案——科学必须开放、合作、交流。

  “科学无国界。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科学家与科学家,必须要融会交流、相互学习。”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诺奖联盟主席理查德·约翰·罗伯茨说。

  “国际协作非常必要,它能推进科学发展。在我的领域,绝大多数相关研究不是在我的国家做的,而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发现的。我和许多国家的同事共同工作,我在中国西安有科学项目,是在中国科学家的协助下完成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这样回答。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但就像白岩松所说,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不应有国界。“科学界已经形成了文化和传统,在科学上紧密合作、自由交换意见。科学知识并不掌握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任何人想切断和别人的交流,效果都不会很好,只会妨碍科学的进步。”姚期智说,科学家即使在不同领域,交谈了几分钟之后,都会有家人的亲切感。科学家必须联合在一起,回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各自为战不可能对全人类社会产生好的影响。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说,“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一直是华为坚持的价值,创新成果要被全行业、全人类享有。“通信信息行业现在面临瓶颈,必须由全产业、全社会来共同应对,一起来解决。”

  科学有壁垒,政府应发挥“除障”核心作用

  与其他远道而来的大咖不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是南京本土崛起的科学家。他说,自己生长在南京、工作在南京,一直通过南京城市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以他为首的团队几十年来,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南京出台了两个‘一号文件’,大力激励我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南京创新创业,转化为实际应用。江北要建立芯片之城,我们要呼应这样的需求,来发展更好的光电子技术,为南京、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信息革命服务。”

  东南大学教授、国家5G移动通信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尤肖虎感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壁垒,不仅有政治上的壁垒,还有科学交流合作的壁垒。南京在消除各种壁垒中做了很多工作。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