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特色化“双链”解锁双招双引新风向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4-17

  海洋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和未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海洋事业,开启经济海洋的发展热潮……作为首家入驻青岛蓝谷的高新技术企业,用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秀芬的话来说,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短短6年,在蓝谷特色“技术链条”与“人才链条”的带动下,罗博飞已然成为了海洋领域企业中的一匹黑马,奔驰在国际海洋科技的赛场前端。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正在进行大修与技术改造升级后的第一次测试下潜。

  2012年,青岛蓝谷瞄准世界海洋科技前沿谋发展,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处在“塔尖”的高端科研平台、海洋科研教育基地,以及一批海洋领域的“国之重器”科研成果频出,正在为青岛蓝谷积蓄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展厅,仿佛翻开一本厚重的科学技术手册,从高速船、豪华邮轮的设计制造到新能源、新材料的运用,再到光线传感技术的监测使用,令人啧啧称叹。

  创新、资源优先、统筹压缩产业集群……青岛蓝谷正在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建设青岛蓝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总目标为指引,综合分析研判蓝谷科技人才优势和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将海洋及信息化、海洋设备检验检测与工程设计、海洋技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科教文化和风险投资产业这“5+1”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压缩,集聚力量,攻坚海洋产业,延伸“科技链条”。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调研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聚焦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目标任务,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在全市打一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发起一个又一个攻势,拿下一个又一个“山头”,炸掉一个又一个“碉堡”,打好一场又一场硬仗。

  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吴国俊正在对海底相机“海瞳”进行调试。

  打好硬仗在于“武器”,而“武器”的使用者在于人。漫步蓝谷,这里参与海洋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大,却可以研发出走在国际前端的海洋科技设备。据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透露,当前研究院正在实行“定制化人才培养”,将学校与企业链接,由学校派驻学生从研究生期间就进驻企业,在其中遇到的研发问题,学生可通过与导师沟通、试验等寻找解决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降低了企业招纳人才的成本,一举两得。

  现如今,高端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青岛蓝谷就是人才的集聚地,现已面向全球汇集了5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国家级、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目前,这里通过平台聚才、政策引才、创业留才,青岛蓝谷成为涉蓝英才汇聚“高地”。

  斯坦福青岛研究院专题培训在蓝谷举行。

  企业需要平台和人才,而人才的生活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据了解,为全面实施城建、市政等综合配套,青岛蓝谷将集中开工滨海公路等道路的拓宽改造、各个道路及轻轨11号线环境整治等总投资28亿元的17个综合配套项目,提升蓝谷发起“海洋攻势”的承载力,更好的吸纳人才。

  “在双招双引方面,我们以‘5+1’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方向,组建多个招商事业部,并赋予他们更多的功能,每个团队对接一个产业集群,实现专业化一条龙服务,拉长特色‘双链’。将人才、科技、产业集聚在一个物理空间,打造核心产业园,完善配套设施。”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即墨区委书记张军说。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