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全球招人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3-25

  从广东省统计局获悉,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1346万人,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177万人,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全省常住人口增长量连续两年超过江苏、山东、浙江三省之和。而其中,广州市全年新增常住人口40.6万人,约占全省增长量的23%,连续4年保持每年逾40万人的增量。

  常住人口持续增长的背后,不仅是人们“用脚投票”,更显现出城市释放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四十年来,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走过了“吸引人、留住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道路。如今,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稳步迈进的广州,正以愈发开放的姿态向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引才,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增长极作用。

  人口聚集体现城市竞争力

  有道是“东西南北中,创业到广州”,作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州多年来对外来人口具有持久而强大的虹吸效应。据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市常住人口约为1490.44万人,相较于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的1449.84万人,增长40.6万人。2018年广州市常住人口数占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的23.7%。

  如果将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观察,从2000年的994.80万人到如今1490.44万人,18年时间里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近500万人。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15年起截至2018年最新统计数据,广州市常住人口连续4年保持每年逾40万人的增量。

  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涌入,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充沛活力。大都市作为人口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集聚地,也理所应当成为经济发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区域。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全市生产总值为22859.3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3.5%,占珠三角九市生产总值的近三成。庞大的经济体量,反过来吸引着更多外来人口集聚到广州就业和生活。

  当然,同属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上海和北京各自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415.27万和2154.2万人。而从世界超大城市角度观察,人口总量与城市经济发展更是息息相关。2017世界城市人口排名中东京都市圈以4200万人口夺得第一名。美国纽约都会区同样如此,自2010年起,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成了全美人口最多的都市圈,其人口总量如今仍在持续上升。

  由此,无论是从国内城市规模,抑或是从全球城市规模观之,广州仍然拥有巨大的人口增长空间。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从2018年末的1490万常住人口,到未来的2000万人,广州还有容纳500万人口的空间。

  “人口聚集体现城市竞争力。”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胡刚指出,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显示,在统一市场条件下,人均GDP会逐步拉平区域间发展差距,人口总量成为区域竞争最关键的因素。广州因何能持续保有对外来人口,尤其是人才的巨大吸引力呢?

  户籍政策吸引人 宜居宜业留住人

  近年来广州常住人口连续4年以年均超40万的规模增加,与广州近年来不断放宽的户籍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9年1月11日,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广州市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此次广州入户新政,最值得关注的便是进一步放宽入户年龄限制,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入户年龄限制均在原有基础上上调5年。同时,首次将普通高校毕业生接收和入户分离,简化高校毕业生入户申报流程,高校毕业生可直接到公安部门办理入户。

  在胡刚看来,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经事实上代表了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但户籍政策的变化更能释放一种信号,即城市有没有提供真正让人留下并享受均等服务的可能性。户籍政策的不断放宽,展现出广州以更加积极地姿态吸引人们留下,但城市环境与配套设施建设能否满足市民需求,则更关系到常住人口能否变得更加稳定,能否真正扎根在当地安居乐业,能否真正留住人。

  去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了《2018全球宜居城市指数》,广州再度进入全球宜居城市榜单百强,名列第95位。报告中指出,广州成为样本城市之一,是因为这是一座“人们愿意去生活或到访的城市或商业中心”。

  该榜单对城市稳定性、医疗、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五项指标进行评价。对应五项指标,广州优势明显:在社会安全治理方面,广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平安广州建设;医疗方面,广州是华南地区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文化与环境方面,广州历史绵延两千余年,是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且在人居环境建设上率先达到国家标准;教育方面,广州拥有超110万名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基础设施上,广州地铁、航空、高铁建设均位居全国前列,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

  “综合实力均衡的广州,成为很多人就业、创业、投资、生活的重要选择。”胡刚说。而另一方面,留住人的广州,当前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稳步迈进,创新驱动中的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人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才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动力。

  “吸引人才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李侠表示,随着国内城市间发展竞争愈发激烈,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显现出马太效应。

  吸引人,留住人,广州更要引入一流人才。

  一流产业吸引一流人才

  “良禽择木而栖”,广州能吸引并留住一流人才,靠的不是高薪,而是这里为一流人才提供的逐梦沃土。

  晚上8时华灯初上,位于广州南沙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里依旧灯火通明,众多创业者聚集在这里点燃智慧之火,碰撞梦想之花。

  在香港有过10年学生训练营活动经验的赖家智,是众多在南沙创业逐梦的人中一员。“我们选择把公司起点设在广州南沙,正是看中南沙作为大湾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到各个城市比较方便。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这里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赖家智希望能把香港训练营模式复制到内地来,以南沙为核心,推广到大湾区。

  事实上,这样热火朝天的创业景象,每天都在广州上演。

  为了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来到广州、留在广州,广州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在政策上,从2016年起,广州陆续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即“1+4”人才新政),高层次人才认定、服务保障、培养资助方案,以及鼓励人才来穗创业的“红棉计划”。同时,广州持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给予优秀创业项目融资奖励和资源支持,为一流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全链条政策支持。

  湖北人张健存在海外博士毕业后,成为第一批在硅谷工作的留学生,2005年他决心回国到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一待便是13年。“广州将是我最后一份工作的地方。”张健存毫不夸张地说,广州拥有华南最好的学术研究条件以及科技、产业发展的环境配套,让他坚定地留在这里。

  “人才需要成长和发挥的环境,特别是要看在新经济、新模式的环境里能做成什么事情,所以要努力为人才创造成长、实践的土壤。”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说。

  “筑得鸾巢待凤来”。广州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增长极作用,就必须加快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站在全球视野提升广州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优秀海归人才回到中国、聚焦广州。

  提供更好营商环境

  广州向全球招人才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步入快车道。作为全球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毫不逊色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的潜能和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超级产业集群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庞大的要素流动,更是全球人才的汇聚,广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全球发出邀请,势要在新一轮招才引才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去年12月21日,2018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0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广州举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去年大会以吸引高端人才项目为主要目标,特别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在大会开幕之前,广州更是高调向各类海外人才发出诚挚邀请,期盼更多海外人才来穗共谋创新创业发展。

  广州的信心,源自雄厚的产业基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门槛更低的引才政策。

  “谁能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谁就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说。去年,广州出台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退税时间和清税申办时间大幅压减,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越秀区“企业开办最快1天”更是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2019年,广州将继续打造国际化现代化营商环境,支持广州开发区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而在人才方面,去年广州积极主动对接深化港澳交流合作,对香港、澳门共16个工种予以职业资格认可,组织广州企事业单位携700多岗位赴港招才引智,在穗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港澳居民已达5620人。

  今年,广州将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培养穗港澳技能人才,建立健全穗港澳人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完善惠及港澳居民的就业补助资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纳入各类就业创业补贴享受范围,鼓励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同时,落实鼓励港澳人员来穗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各类面向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做好港澳居民在穗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从而吸引更多优秀港澳青年走进广州、赢在广州。

  ■声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仲高:广州应发挥大湾区“人才枢纽”作用

  南方日报: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起,广州连续4年保持年均人口增长逾40万。广州为何能对外来人口保持多年持续的吸引力?

  周仲高:广州近五年人口持续稳健增长,主要源于两大原因:一是适宜人口就业创业的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城市之一,近年来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打造了一批产业园,形成了较充分的就业机会,这是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广州的关键因素。

  二是相对开放包容且宜居的城市环境。城市人口集聚与城市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近年来广州不断开放的准入门槛(如入户政策调整),包容的人文氛围,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都为城市人口集聚增加“分数”。

  南方日报:当前,广州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周仲高:城市的优势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新时代,广州城市发展步入新阶段,必须认清并把握当前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规律,找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与发展动力。

  广州当前已定位为打造活力全球城市,其中就包含着广州的优势或努力方向:一是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广州是一个开放性国际大都市,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度,有着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条件。二是着力提升城市活力。城市活力的维度有很多,创新、宜居、包容等都是其重要元素,广州在此方面有着深厚基础,而且也正在努力改善提升。

  南方日报:在拥有人口聚集优势的基础上,广州应当如何变“人口聚集高地”为“人才聚集高地”?

  周仲高:当前,影响人才资源集聚的关键因素仍是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要把相关创新政策文件真正落实执行。建议广州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为基础,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全球创新人才高地。

  广州只有通过人才制度创新,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保障人才价值的合理实现,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才能真正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南方日报:未来,广州应当在大湾区人才资源聚集、人才资源流动、人才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哪些引领性作用,扮演怎样的核心角色?

  周仲高: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中需要占据核心地位,发挥大湾区“人才枢纽”的作用。

  广州要担当起这种角色定位,关键在于科学遵循人才资源配置规律。要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人才资源服务业,切实保障人才价值的合理实现。

  建议以广州南沙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突破点,在人才管理、投融资、税收、股权激励、成果转化、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示范效应。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