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挑大梁 冲锋“制”高点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03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

  撑起“国家中心城市”这座摩天大厦,“经济中心”无疑是基石,基石越厚,大厦越稳。目前,成都已明确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服务业核心城市和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

  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工业无疑是城市强盛的根基。得益于一年来大刀阔斧地推进“工业强基”行动,成都工业经济不仅实现稳步回升,更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万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41%、38.7%,两大投资指标增速均为副省级城市第一。

  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一年来,成都大动作不断,外资西进、内资西移趋势明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成都展现出的强力后劲令人惊喜,“工业强基”的作用得到凸显。

  眼下,中国经济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上,被寄予厚望的成都必将有新作为。这座新晋“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如何行动?挑大梁的工业还将释放哪些能量?稳中求进,成都值得期待。

  万亿背后的“真刀真枪”

  “完成工业投资2246.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7.4个百分点、全省30.1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的102.8%;41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61.7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64.8%,149个项目竣工投产,128个项目开工建设。”

  这是成都2016年度的工业“成绩单”,每项任务均超额完成,“项目”“投资”成为关键词。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2016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万亿”背后必然离不开工业的“强基固本”作用。

  站在新一年工作的起点来看,工业抓与不抓,效果的确大不一样。

  2月3日,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即打响“头炮”——2017年成都确定432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一周之后,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豪掷100亿美元,将其在中国最大和最先进的晶圆制造基地落户成都;2月17日,总投资353亿的7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回顾2016年,神龙汽车从签约到第一辆标致4008下线,用时23个月,比原计划提前13个月;中车“成都造”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315天……不断刷新的“成都速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成都发展工业的决心与实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