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抢人政策”热潮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1-16

  近日,天津市发布了“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人才新政,本科生只要不超过40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5周岁,不用缴纳社保、不用居住证,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户,博士研究生落户则不受年龄限制。这一人才新政被称为“零门槛”落户。行动计划发布之后不到24小时,就有30万人登录并下载了“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系统一度崩溃。此前,西安花了4个月时间才吸引30万人落户,两相比较,天津的吸引力可谓“秒杀”西安。


  但是,对于申请落户天津的人们来说,巨大的惊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彷徨和失落。人才新政发布之后,针对井喷式增长的落户申请,天津各个部门紧急发布政策“补丁”,强调“人才新政主要是吸引人才来天津创新创业”,而在津无就业单位人员需在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人才集体户落户并存档。而且,在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按在津无工作单位申报落户。如弄虚作假骗取落户资格,将会被注销户口、纳入诚信“黑名单”并通报原籍。

  这些政策“补丁”的目的都在于“杜绝借落户之机,单纯挂靠户籍,或为子女获得参加高考资格、买房炒房的各类其他人员”。这也就意味着天津的“零门槛”落户政策不再“名副其实”。目前,只有300多位幸运儿成功在政策补丁前拿到了那一纸小小的户口准迁证。

  复盘天津人才新政的曲折命运,如果政策制定者一开始就能够意识到天津落户的巨大魅力,恐怕也就不会有“零门槛落户”的政策出台,以至于让数十万落户申请者经历过山车般的遭遇。

  被天津落户政策吸引的大部分人,是在北京工作却没有北京户口、迫切希望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北漂——他们的孩子即便能在北京就读中小学也无法参加高考,更何况北京的入学政策日益严苛。而天津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两点:第一,离北京近,城际高速铁路车程不过30多分钟,目前有成千上万的上班族居住在天津而工作在北京,上演“双城记”;第二,天津是有名的“高考洼地”,2017年天津高考报名人数为5.7万人,数量是31个省和自治区中倒数第4位,而本科一批录取率是25.02%,位列全国第一,“985”工程大学录取率全国第一,“211”工程大学录取率全国前三。既然获得北京户口“难于上青天”,而且政策松动的可能性不大,那么退而求其次,落户天津便成为了北漂们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一条捷径。此外,与北京的房价相比,天津的房价也是一块洼地,在目前的限购政策下,能落户买房无疑也是吸引这些申请者的重要原因。

  但天津人才新政的本意并不是为北漂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不是给炒房者以可乘之机,而是吸引人才来天津创新创业。如果大量的落户申请者打的只是“高考移民”的算盘,把户口落到天津却不愿意到天津就业创业,显然无法实现天津人才新政的目标,反而将带来新的矛盾,比如本地居民对“新市民”争抢教育资源的担忧。所以,天津在发布政策之后,面对数十万落户申请者,四天之内连打四个政策“补丁”,也就在情理之中。

  天津要求在津无就业单位人员在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人才集体户落户并存档,此举并没有关闭落户的大门,而是提高了门槛。也就说,落户可以,但得在天津就业或者创业。然而,为何很多人却不愿意选择这一条路呢?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天津的就业环境与北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放弃北京的工作,去天津就业,先不说能否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便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们能否接受收入待遇陡降的现实?这不仅是目前天津吸引人才所面临的尴尬,也是为什么天津拥有众多大学、却难以留住大学生的原因所在。

  从天津人才新政引发的波动再来看全国一些“新一线”城市推出的送钱送房送户口的“抢人政策”,试问哪一个城市具备天津如此耀眼的优势?仅就教育资源一项,天津就绝对秒杀绝大部分“新一线”城市。但从天津目前的遭遇来看,如果只有在天津工作才能落户,那么申请者的兴趣将大减。这足够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一些城市在这场“抢人大战”中成绩斐然,但真正吸引人才的不是城市本身的竞争力,而是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落户者奔着这些短期利益而来,并不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城市无法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足够的职业成长空间,那么从长远来看,就算送钱送房送户口,最终也难以留住真正的人才。要在这场“抢人大战”中真正取胜,各个城市必须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热闹背后,潮水退去之时,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